-
东濮凹陷的拉分盆地演化及石油地质意义
-
作者:林军 王燮培 来源: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拉分盆地 东濮凹陷 重力作用 断陷湖盆 形成机制 空间分布 扭动构造 石油地质 张性构造 演化模式
-
描述:盆地特征及演化模式有以下几点新的看法:
-
“裸濮”应是“羌濮”
-
作者:尹家正 来源:保山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裸濮 大汶口文化 羌濮
-
描述:濮族是史学界争论最多的民族,"裸濮"因带有"濮"字,其族属也一直争论不息,一直列入佤崩语支先民之列。其实"濮"与"羌"同源,同是东夷民族的后裔。"裸濮"应是"羌濮"的一支。
-
“城濮之战”双方的兵力
-
作者:姚林庆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城濮之战 《左传》 兵车 部队 《周礼》 估计为 千乘之国 春秋时代 第十中学 重估计
-
描述:“城濮之战”双方的兵力
-
论古代濮僚应是佤族与仡佬族的共同先民
-
作者:魏德明 来源:民族学研究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论古代濮僚应是佤族与仡佬族的共同先民
-
台北凹陷反转构造特征与油气关系浅析
-
作者:罗权生 来源:石油勘探与开发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台北凹陷 正断层 构造特征 油气聚集 张性盆地 正反转构造
-
描述:区域应力场的演变息息相关。构造反转期始于中、晓燕山运动时期,与凹陷内主力烃源岩(水西沟群油源岩)的排烃期匹配良好。燕山运动中、晚期始形成的二级构造带,多数具有正反转构造特征,对油气的聚集起着控制作用。
-
松辽盆地德惠凹陷局部构造成因与油气分布
-
作者:云金表 刘灵芝 姜贵周 罗笃清 李玉喜 来源: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德惠凹陷 局部构造 张性构造 构造转换带 扭性断层 油气藏
-
描述:构造转换带导致的长期隆起是形成基底岩性气藏与披覆构造油气藏的有利条件,晚期扭动构造的发育是西侧断凸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扭动背斜、压性断层下盘及次级正断层控制的滑陷背斜是该区次生断层-岩性油气藏形成的主要圈闭,德惠构造是早期正向构造转换带与后期扭动背斜的叠合部位,应是油气最为富集部位。
-
“黄鹤”东归越新峰
-
作者:杨嘉国 来源:党员生活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黄鹤”东归越新峰
-
毕竟东流去
-
作者:王春瑜 来源:了望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安全措施 《儒林外史》 王安石 形势分析 张居正改革 北宋末年 杨志 政治家 洪武时期 睁着眼睛
-
描述:毕竟东流去●王春瑜如何看形势?历来因人而异。譬如北宋末年,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交织,社会秩序动荡,盗贼蜂起。《水浒》中的好汉之一(此时尚未上梁山泊入伙)杨志,就曾经实事求是地对北京大名府梁中书说
-
“徐东模式”初探
-
作者:喻建设 来源:政策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村级经济发展 长江 武汉市 主要内容 黄鹤 村委会 房地产 经济实力 经济迅速发展 武汉长江二桥
-
描述:近几年来,在长江之畔,白云黄鹤的故乡,出现了一个以村企分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经济发展模式——“徐东模式”,其名声不小。最近,我们走访了徐东村。 “徐东模式”产生的过程及其内涵 “徐东模式”的发源地徐东
-
赣东重镇抚州市
-
作者:宋有贤 王晓建 来源:企业经济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抚州市 新石器时代遗址 汤显祖 印刷机械 十一届三中全会 赣东 王安石 春秋时代 比较发达 鲜明特色
-
描述:被列宁称誉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