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说文解字》叙和《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书体名称
-
作者:山元宣宏 来源:中国文字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周礼 汉书·艺文志 古文学派
-
描述:载为六种书体。我认为《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是根据《周礼》所记载的六种书体,这也成了西汉末期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对立的原因。从古文学派、王莽、《周礼》的关系可知,《说文解字》叙和《汉书·艺文志》所记载
-
孙诒让与“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残卷
-
作者:李海英 来源:汉字文化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孙诒让 残卷 唐写本 《周礼正义》 《墨子间诂》 《契文举例》 学术著作
-
描述:部》残卷的辨伪上可以看得出来。
-
《说文解字》是两汉政治斗争的产物
-
作者:暴拯群 来源:学习论坛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今文经学 《说文解字》 政治斗争 《说文》 古文经学 今文学派 《春秋公羊传》 许慎 《周礼》 《古文尚书》
-
描述:的特点,确立了以形索义的词义分析方法,总结出小篆构形的总体规律,描写出小篆构形的完整系统。它的意义和作用,已超出字典。许慎著《说文》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编篆一部字典,而是由于汉代政治斗争的需要。
-
《说文解字》引《礼》《礼》所无考
-
作者:张玉春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礼》 《说文》 《周礼》 郑注 《说文解字》 《礼记》 段玉裁 八触 许慎 异义
-
描述:讨了《说文》引《礼》而令传三《礼》所无之条,考其原因,述之于下.
-
敬畏常识
-
作者:刘诚龙 来源:影响孩子一生的经典阅读(中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敬畏 说文解字 王安石 谬误
-
描述:水平高的人,少闹常识笑话;水平低的人,多出常识洋相。然则,不出常识谬误的.估计人类有史以来,还没有过。王安石曾经说文解字,解“滑”字是“滑者水之骨也”,这让东坡先生笑得肚子痛,
-
封邑邦国方辨
-
作者:金兆梓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5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部落 甲骨文 说文解字 同义 会意兼形声字 本义 恩格斯 段玉裁 周礼 解释
-
描述::"国,谓王国;邦国、诸侯国也。""邦国"不就是"爵诸侯之土"吗?那末"封"也即是邦国,而"封"和"邦"、"邑"、"国"也就都可互训。这四字不但可互训,而且都可互用。"尚书""康诰"序:"邦康叔。""分器"序:"邦诸侯。""蔡仲之命":"乃命诸王邦之蔡。"这明明就是"封康叔"、"封诸侯","封之蔡",都是
-
读老琐谈
-
作者:朱永龄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子校读 说文解字 柔弱胜刚强 读老 琐谈 张松如 王安石 五千言 天地 辩证思维
-
描述:《老子》五千言,历来版本各异,注家甚众,故断句,释文,歧义存焉。近读张松如周志的《老子校读》(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深感作者将“古今聚讼,迄无定诂”(《校读》第3页)的老义译释得如此信达,实在是功力不凡。
-
形近字辨析
-
作者:吴修龄 来源:四川教育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文解字 保养 说文通训定声 形近字 引申 儿童 篆文 作保 教育 周礼
-
描述:保、緥、葆保,篆文作保,象人背着孩子的形象,所以《说文解字》说是保养的意思。古代管教育的官吏叫保氏,《周礼·地官》:“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以六艺。”从对儿童的保养、保育、保护,引申出保障、保证、
-
词的本义应是第一义项
-
作者:王力 来源:辞书研究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义 引申义 说文解字 义项 词典 原始意义 单音词 段注 假借义 辞海
-
描述:词的本义,传统说法就是字的本义,因为我们是单音词,字的本义就是词的本义。本义是词的原始意义。在词典里,应该把本义作为第一义项,然后列举引申义、假借义。现在的词典往往不能做到这一点,有时颠倒历史,把引申义作为第一义项;有时把本义和引申义并为一条;有时干脆不讲本义。
-
写字就是画画
-
作者:鲁迅 董士真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字 说文解字 构成法 刀口 象意 象形字 练习设计 周礼 短棍 刀背
-
描述:短棍,算是指明“这个地方”的意思,造了“刃”。这已经颇有些办事棘手的模样了,何况还有无形可象的事件,于是只得来“象意”,也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