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主旨再探
-
作者:吴益群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牡丹亭》主旨再探
-
《牡丹亭》主题意蕴再探
-
作者:徐锦玲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 爱情 政治 政治 理学 理学
-
描述:在主题意蕴上,《牡丹亭》在以言情为主的爱情故事中,高度赞扬杜柳爱情具有个性解放精神的以情抗理追求。同时,在《牡丹亭》以政治为副的抗金故事中,又深刻批判了杜宝等思想僵化、御侮无策的正统理学之士
-
怎一个“情”字了得——论《牡丹亭》主旨的多元性特征
-
作者:李振中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多元性 “情” 主旨 爱情故事 封建礼教 柳梦梅 杜丽娘
-
描述:分为冲突的正反两方:"杜丽娘与小丫头春香、青年柳梦梅构成了全
-
《牡丹亭》续作探考
-
作者:赵天为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续作 续作
-
描述:《牡丹亭》续作基本叙杜丽娘和柳梦梅姻缘后事,但是,汤显祖原作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到此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借古喻今、寄托怀抱,同时也将一部“生生死死为情多”的《牡丹亭》,变成了一曲忠臣义仆、清官
-
再论《牡丹亭》的音律问题
-
作者:刘水云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用韵 汤显祖 中原音韵 南曲 曲家 吴江派 王骥德 中国古典戏曲 再论
-
描述:性的是凌濛初《谭曲杂剳》中的一段论述:
-
《牡丹亭》续作探考―《续牡丹亭》与《后牡丹亭》
-
作者:赵天为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续作
-
描述:《牡丹亭》续作探考―《续牡丹亭》与《后牡丹亭》
-
《牡丹亭》续作探考―《续牡丹亭》与《后牡丹亭》
-
作者:赵天为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续作
-
描述:《牡丹亭》续作基本叙杜丽娘和柳梦梅姻缘后事,但是,汤显祖原作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到此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借古喻今、寄托怀抱,同时也将一部“生生死死为情多”的《牡丹亭》,变成了一曲忠臣义仆、清官
-
《牡丹亭》续作探考:《续牡丹亭》与《后牡丹亭》
-
作者:赵天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续作
-
描述:《牡丹亭》续作基本叙杜丽娘和柳梦梅姻缘后事,但是,汤显祖原作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到此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借古喻今、寄托怀抱,同时也将一部"生生死死为情多"的《牡丹亭》,变成了一曲忠臣义仆、清官
-
《牡丹亭》“下场集唐诗”艺术价值微探
-
作者:何敏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下场集唐诗 下场集唐诗 至情 至情 唐诗 唐诗 互文性 互文性
-
描述:《牡丹亭》全本共五十五出,有下场集唐诗共计54首。早在元代杂剧和南戏中都已经有了下场诗。虽然诗歌与剧情有所关联,但诗歌的更多文学功用并没有得到体现。本文拟以这54首下场集唐诗作为研究对象,突破以往
-
刍议《游褒禅山记》的主旨
-
作者:唐来才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王安石 主旨 安徽潜山 治学 至和元年 宋仁宗 古文观止 深思 文章
-
描述:公元1051年至公元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他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七月,以追记的形式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