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5)
报纸(69)
图书(2)
会议论文(1)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9)
地方文献 (24)
宗教集要 (8)
地方风物 (5)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31)
2013(8)
2011(17)
2010(18)
2009(14)
2007(5)
2003(4)
1993(2)
1985(2)
1984(1)
按来源分组
文汇报(2)
少年文艺(南京版)(1)
西湖(1)
文学教育(1)
闽西日报(1)
新语文学习(高中)(1)
江西画报(1)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
辞书研究(1)
文史博览(1)
“九”不是九次
作者:暂无 来源:文史博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社会成员  跪拜礼 
描述: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六曰凶,七曰奇,八曰褒,九曰肃。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
和再拜
作者:江龙山  来源:辞书研究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稽首  空首  涵义  荀子集解  解释  周礼  王先谦  古代汉语  古文  礼节 
描述:“再拜”一语常见于古文中,表示一种恭敬的礼节,然而它的确切的涵义却往往被人所忽略。要彻底弄清什么是“再拜”,必须首先弄清什么是“”。的涵义非常复杂,古代有九种法。《周礼·春官·大祝》:
疏山
作者:陈晓璠 唐建华  来源:江西画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  临川文化  金溪书  中国文化史  追根溯源  颜真卿  王安石  汤显祖  读书  景德镇 
描述:颜真卿在抚州刺史任上,曾用他的如椽巨笔写下了号称"天下第二书"的"麻姑山仙坛记"。从那以后,江西抚州这块中国文化史上的洞天福地开始文风鼎盛,英杰辈出。以曾巩、王安石、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才子"都曾在文坛上纵横驰骋,睥睨天下。史上江西原有"八都"之说。最有名的是"药都"樟
住及其新政
作者:匡裕彻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铁木  新政  元史  中书右丞相  汉法  虞集  左丞相  书平  中书省  儒士 
描述:治经验外,他还避免引起内廷预政的嫌疑,得到皇太子硕德八刺(即英宗)赏识。自英宗即位到至治二年八月铁木迭儿死,是他从政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他极力排除答己,铁木迭儿集团干扰,力图建立正常的君臣关系。他一方面表示要把光耀祖宗、恪尽职守统一于忠君之中,认为忠君就须敢谏,以尽“为相之道”;另一方面以尧舜桀纣故事,规劝英宗“每事询众”,
乌江
作者:王安石  来源:新语文学习(高中)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文学作品  《乌江  王安石 
描述: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题乌江》与《乌江》比较
作者:韩姝婧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题乌江  《乌江  王安石  江东  杜牧     
描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唐·杜牧《题乌江》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宋·
作者:曹媛媛  来源:西湖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宝穗  昆班  老板  道台  金银珠  牡丹亭  眼睛  戏台  蚕砂  开口 
描述:长长的水袖遮住面庞,遮不住双目里潋滟的波光。娥这一转身一回眸,直博得了个满堂喝彩。姊姊婵在台下看着,心想:这小妮子疯了不成。昆班二班主却喜上了眉梢。
凉如水
作者:许美娟  来源:少年文艺(南京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母亲会  父亲  日光灯  外罩  雕镂  凝视  农村妇女  月亮  木雕  牡丹亭 
描述:月亮上来了。今晚夜色清冷,有些落桐秋意了。教室里的日光灯惨白惨白,我凝视着窗外罩着月色的灰暗树影,不知怎地想起家来了。
从“梨花院落溶溶”的“”字说起
作者:陈未鹏  来源:华夏文化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梨花    《青箱杂记》  晏殊  池塘 
描述:,景中有情,可谓千古名句。然而也有人提出了质疑。明徐《徐氏笔精》卷三“溶溶雨”条言:“世传晏元献诗‘梨花院落溶溶,柳絮池塘淡淡风’为警句,然‘溶溶’,水流貌;不得名‘溶溶’。予尝病之。近阅吴处
“读”——《是故乡明》教学实录
作者:王红影 刘俊祥  来源:人民教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故乡  苏轼  同主题  阅读  学生  月亮  教学内容  梅花  王安石  语文 
描述:课型:单元主题阅读分享课教学内容:《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二单元《是故乡明》师:同学们,这几天我们采用读、批、注、议法学习了教材本组课文,并阅读了8篇同主题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