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84)
期刊文章(58)
图书(4)
会议论文(2)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7)
地方文献 (15)
宗教集要 (6)
才乡教育 (5)
地方风物 (4)
红色文化 (2)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29)
2011(18)
2010(18)
2004(1)
1999(3)
1998(2)
1997(3)
1995(4)
1989(2)
1988(2)
按来源分组
上海戏剧(3)
潮州日报(1)
北京晨报(1)
湖南党史(1)
能源出版社(1)
文物出版社(1)
金融管理与研究(1)
中国音乐学(1)
戏剧之家(1)
汉中日报(1)
星空巡礼:当代昆简述
作者:骆正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牡丹亭  当代  文化艺术遗产  演出  演员  潘金莲  历史积淀  表演  剧目 
描述:仍在不断地散发着幽兰的清香。本文想从当代的角度特别是从振兴昆剧的角度,对昆剧的现状做一简要的评述。
武丑张铭荣
作者:张万良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武丑  表演艺术  嫁妹  江苏丹徒  京剧  昆剧  三岔口  演员  司马相如  刻画人物 
描述:》、《借扇》、《嫁妹》、《三岔口》、《挡马》等,其中《挡马》则是他演出最多的代表作之一。此戏张铭荣得知
土家族傩巫教音乐研究报告
作者:邓光华  来源:中国音乐学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土家族  音乐研究  图腾崇拜    巫教  迎神赛会  长足发展  后汉书  《周礼  渊源 
描述:傩(音nuo)系旧时的一种迎神赛会,驱鬼逐疫活动,它渊源于原始时期的图腾崇拜,周代始被称作傩。据《周礼·夏官》载:“方相氏掌蒙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杨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宝殴疫。”汉代,傩的活动有了长足发展,根据《后汉书·礼仪志》“大傩篇”所
牡丹为谁
作者:酒酿圆子  来源:金融管理与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花  牡丹亭  遂昌  导游  杜丽娘  痕迹  爱情故事  柳梦梅  司马相如 
描述:曾到遂昌,地陪导游说这里有汤显祖的痕迹,还跟我们说起了《牡丹亭》的故事,且不管汤显祖在遂昌做了什么,这《牡丹亭》倒是有的一说。
一样的如花美眷 不一样的姹紫嫣红 近期沪上昆《牡丹亭
作者:艾坤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演出  昆曲  白先勇  艺术中心  临川四梦  上海昆剧团  会馆  人民币  演员 
描述:推出的园林版《梦回·牡丹
毕生心血汇史--记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刘大年
作者:姜涛  来源:湖南党史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大年  马克思主义史学  中国近代史  国际学术讨论会  历史研究  《美国侵华史》  文化大革命  辛亥革命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相互关系 
描述:受的基本是旧式教育。他把“国学”看作是祖宗立国的根本学问,用力颇勤,从而在青年时代便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得这位渴求新知的青年学子开始接触到许多新鲜事物。1938年在湖南籍著名教育家、革命老人徐特立和老共产党员、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主任王凌波的指点下,他不远千里前赴延安,来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人中国共产党。这是刘大年人生的根本性转折。到达陕北以后,他所读到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原著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他的头脑里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天地。于是只要是新书,不管是政治经济学的、哲学的、外国历史的,他都如饥似渴地去读。从此他确立起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并走上献身革命的人生道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刘大年长期在河北南部平原打滚>芳,在烽火连天的抗日前线,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经受锻炼。...
林彪女儿酒楼
作者:暂无 来源:党史天地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酒楼  服务员  林彪  黄冈市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2002年5月  心理误区  黄鹤  电话投诉  社会影响 
描述:在北京崇文门幸福大街张了。这家酒店的“掌柜”不是别人,正是林豆豆!
再现“天下第二书”风彩《麻姑山仙记》重新镌刻
作者:灿光  来源:书法艺术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再现“天下第二书”风彩《麻姑山仙记》重新镌刻
一样的如花美眷 一不样的姹紫嫣红:近期沪上昆《牡丹亭》演
作者:艾坤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演出  演出  上海昆剧团  上海昆剧团  形态  形态  运作  运作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  古戏台  古戏台  青春版  青春版 
描述:昆曲中,没有哪一出戏比《牡丹亭》演得更热闹了。北京有“厅堂版《牡丹亭》,南京有熙南里古戏台上的《牡丹亭》。今年在上海,白先勇四月下旬又带来苏州昆剧团的“青春版”《牡丹亭》;同时,上海昆剧团的《牡丹亭》借着《临川四梦》的系列演出又登上了兰心大戏院的舞台;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访独步昆的侯少奎
作者:王恂 郑晋  来源:炎黄春秋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艺术  表演艺术  艺术特色  《牡丹亭》  地下工作  移步不换形  独特的艺术风格  上海昆剧团  北京昆曲  关羽形象 
描述: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访独步昆的侯少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