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69)
报纸(217)
学位论文(14)
会议论文(10)
图书(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17)
红色文化 (55)
地方风物 (19)
地方文献 (19)
宗教集要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82)
2011(70)
2010(37)
2009(48)
2007(43)
2006(16)
2005(14)
1997(11)
1988(6)
1987(7)
按来源分组
济南时报(3)
中国书法(3)
皖西学院学报(2)
邯郸学院学报(2)
山东政协通讯(1)
中国翻译(1)
名人传记(上半月)(1)
社科信息(1)
中老年时报(1)
大江南北(1)
舒同妙笔还债--字帖的诞生
作者:崔向华  来源:大江南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舒同妙笔还债--字帖的诞生
舒同与
作者:暂无 来源:社科信息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舒同与
”创始人舒同的传奇故事
作者:黄河  来源:名人传记(上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  书法家  中国书法  中国共产党  创始人  红一军团  政治部主任  革命标语  延安时期  中国人民 
描述:舒同,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老一代革命家、出色的政治宣传工作者、军事理论家和中国书法界的一代宗师,为人们所深深敬仰着。舒同人生道路曲折丰富,辉煌、成功与坎坷起落并存,富有传奇色彩。论其贡献,除了革命事业,他的文才、口才和书法似乎更有成就。
邯郸方言中古入声
作者:王锡丽  来源:邯郸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邯郸方言  入声   
描述:通过调查统计古入声在5代邯郸人方言中的化情况,认为邯郸方言的入声化主要是受外方言影响的结果。
舒同百年——『方正奖』书法大赛圆满落幕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书法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舒同百年——『方正奖』书法大赛圆满落幕
诗歌翻译应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作者:余富斌 卢艳丽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分析  可译性       
描述:本文从翻译科学和艺术的角度探讨诗歌翻译的方法,着重从诗歌翻译的“”、“意”、“化”及“精确”与“模糊”等几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研究,以期能深刻领会诗歌的意义,挖掘诗歌翻译的美学价值。
六安话入声化现象分析
作者:何自胜  来源:皖西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六安话  六安话  入声  入声  成因  成因 
描述:对于官话入声的消失,以往的研究多从方言类别和演变规律入手,重在描写。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应该透过复杂的语言事实来揭示入声为什么演变。通过对六安话完全的分析,从九个方面揭示了六安话入声
奋进不懈仿 孜孜以求扬书艺——记舒同得意门生王德庆
作者:暂无 来源:山东政协通讯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奋进不懈仿 孜孜以求扬书艺——记舒同得意门生王德庆
“用”诗谜
作者:暂无 来源: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字谜  谜语  半边  字形  可耕  组合  形象  形式  形成 
描述:王安石曾写有一首关于用字的字谜诗,诗是这样写的:一月又一月,两月共半边;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一家有六口,两口不团圆。谜语按字形把用字拆成多个部分,再以不同形式组合而形成,既形象又生动。
作者:龚令民  来源:半月选读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文化史  陈寅恪  太阳  许慎  代表  英国人  说文解字  化成  天地人 
描述:如果你问英国人,太阳为什么是sun,他肯定答不上来;同样的问题假如你问中国人,估计只要上过学的都觉得你挺无聊。记得小学一年级刚识字那会,老师就不厌其烦地说,日最初是一个带点的圈,圈代表太阳,点代表太阳中的阴影。后来随着书写介质的变化就逐渐演化成了今天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