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361)
报纸(2130)
图书(240)
学位论文(126)
会议论文(44)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88)
历史名人 (1870)
非遗保护 (13)
宗教集要 (10)
地方风物 (9)
才乡教育 (5)
红色文化 (3)
文化溯源 (3)
按年份分组
2014(627)
2012(615)
2010(520)
2009(478)
2006(218)
2000(87)
1998(73)
1995(36)
1987(49)
1986(60)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7)
上海戏剧(98)
剧影月报(47)
人民音乐(7)
戏曲学报(5)
河南戏剧(4)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
戏剧学刊(1)
长治学院学报(1)
报刊资料选汇(戏曲研究)(1)
高中音乐鉴赏"疑进"教学探究
作者:曾祥军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学探究  音乐鉴赏  高中  主观唯心主义  教学实践  哲学家  陆九渊  教育家 
描述:南宋著名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陆九渊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提出“学贵有疑,疑则有进”的思想。
白居易《琵琶行》音乐描写的继承和创新
作者:刘明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居易  琵琶行  音乐描写  继承  音乐形象  唐宣宗  创新  少数民族  长恨歌  胡应麟 
描述:流传的情景——连少数民族的"胡儿"都能传唱《琵琶行》啊,可见它的流传之广、影响之大。
从抚州采茶戏的分类唱腔看其音乐特点
作者:李坛 王婧怡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抚州采茶戏  抚州采茶戏  唱腔  唱腔 
描述:抚州采茶戏在基本形态上属于歌舞类型小戏。因此,对于其唱腔结构的音乐分析,有助于从音乐角度提高对于南方,尤其是江西省花部系统各剧种之间的辨识。
江西宜黄戏曲音乐特点分析与研究
作者:杨菁 曾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唱腔  曲牌  打击乐  调式  旋法 
描述:入的探析,把宜黄戏中的唱腔、曲牌、打击乐,分别进行调式特点的分析、比较,对于研究传统戏种,发展戏曲艺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汤显祖《邯郸记》曲牌唱腔音乐意义
作者:章军华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邯郸记》  《邯郸记》  曲牌  曲牌  唱腔  唱腔  音乐意义  音乐意义 
描述:《邯郸记》是汤显祖最后创作的一部戏曲作品,其思想内容历来被认为有人生如梦之叹,具有较浓的消极避世之感情色彩。然而此曲的曲牌唱腔音乐组织形式却显示出另一番思想内涵,即汤显祖是在音乐礼教思想正统性
借得丹青写精神(《艺录》方法)
作者:钟元凯  来源:新华文摘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录  王安石  中国传统诗学  分析方法  文学史  文学现象  批评史  诗论  精神  丹青 
描述:艺录》是一部以探讨中国传统诗学为主要内容的著作。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在各项文学艺术的门类中,诗的成就最光彩夺目,它也就当仁不让地成了人们艺的重心。不仅是诗话词话,就是在最寻常的日记
解读汤显祖的“至情观”
作者:易新香  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至情观  至情观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情"是汤显祖文学思想的核心,而"至情"是其追求的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贯穿于汤显祖整个艺术世界的灵魂。《牡丹亭》是汤显祖"至情观"的最好演绎,其贯通于生死虚实之间的"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由和个性
汤显祖与唐代文学
作者:赵山林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唐代文学  唐代文学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唐七言律绝重视语言的工致婉丽。汤显祖对唐代文学极为熟悉和喜爱,他写作《牡丹亭》时有意在以上四个方面继承借鉴唐代文学,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比较法在古典文学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李孝堂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文学教学  比较法  《三国演义》  诸葛亮借东风  《三国志》  《史记》  杜丽娘  封建礼教  牡丹亭  《西厢记》 
描述:下几种情形: 一、讲授一部作品,与另外作品进行比较 我在讲授《三国演义》时,与《三国志》进行比较,与《史记》等书进行比较。 《三国演义》的作者在塑造诸葛亮这一形象时,极力描写他用兵如神。他是一位政治家、外交家,更主要的是一位军事家。他既能制定军事方面的战略原则、方针政策,又能指挥具体战役,而且每战必胜,有超人的指挥才能。作者甚至把诸葛亮写成天文学家、气象学家、物理学家,他能预知天气的变化,制造木牛流马。而《三国志》却不是这样。《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评价诸葛亮时说:“……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后人则根据陈寿的话说诸葛亮“长于政而不长于军”,说他主要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位军事家。如果说他也懂一点军
陆象山与朱紫阳
作者:汤瑛  来源:圆音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陆象山与朱紫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