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056)
报纸(1036)
会议论文(88)
学位论文(67)
图书(4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932)
地方风物 (1087)
宗教集要 (153)
地方文献 (77)
红色文化 (15)
才乡教育 (13)
非遗保护 (8)
文化溯源 (4)
按年份分组
2014(527)
2013(228)
2008(147)
2005(73)
1995(73)
1994(47)
1982(27)
1980(15)
1944(1)
1941(2)
按来源分组
抚州日报(61)
老友(6)
知识窗(5)
皖江晚报(4)
地球(3)
文史杂志(3)
中文信息(行游数码)(1)
妇女生活(1)
山西档案(1)
作文(1)
论杜牧的字法及其文化意蕴
作者:陈永宏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意蕴  杜牧  字法  意象  诗论  人生价值  胡应麟  古代诗人  刘熙载  诗歌 
描述:字法,在我国古代诗人和诗论家都很重视,但又一直没有人作过真切、细致的辨析,是与章法、句法鼎足而三的很重要的诗学概念。仅以诗论家为例,宋之罗大经、明之胡应麟、清之刘熙载等几位大家都曾强调过。
寻都 西周的样年华
作者:采薇 王保平 徐天进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周  《周礼》  《诗经》  周原文化遗址  文化演变 
描述:《诗经》那个时代.周人便拥有了这样一个一去不复返的“郁郁乎文哉”的样年华。而无论是我们所能见证和想象的有关周人的轮廓还是细节,都耐人琢磨、让人流连……
从“密州”看苏轼的儒家思想
作者:孙兰廷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思想  王安石变法  吕惠卿  熙宁  苏轼  密州  宋神宗  盗贼  孔子  知州 
描述:熙宁七年(1074)十一月初三,苏轼抵密州(今山东诸城)任,至熙宁九年(1076)十二月离任,其间共两年。这两年写的近一百首,我们姑且称之为“密州”。本文试就“密州”,探讨苏轼的儒家思想。
从王安石《元曰》看“年”的民俗文化
作者:陶恒  来源: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元曰  民俗文化 
描述:通过分析王安石《元曰》的内涵,引发出对中国不同地域中“年”的民俗文化,为研究中国民间文化提供理论依据。
《幽怪谭·小引》解读
作者:王汝梅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  董思白  袁宏道  汤显祖  小说  抄本  万历  重要信息  居士  临川 
描述:袁宏道《与董思白》信,传递了《金瓶梅》抄本问世的第一个信息。《金瓶梅》的问世,震撼了晚明文坛。相继有王世贞、屠本竣、谢肇制、薛冈、冯梦龙、沈德符等著名文人作家评论传播《金瓶梅》,抄本在北京、麻城、诸城、金坛、苏州等地传抄。《与董思白》
盛唐清澹派概论
作者:杨世明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浩然  山水诗  王维  盛唐诗人  河岳英灵集  兴象    胡应麟  储光羲  张九龄 
描述:薛据“为人骨鲠有气魄,其文亦尔。”认为王昌龄也是声峻有风骨的诗人,而另一些诗人则以“兴象”(或“兴”)取胜。如说常建“其旨远,其兴僻”。评刘慎虚“情幽兴
王安石早年佚《寒穴泉》
作者:周少雄  来源:文献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华亭县  早期诗作  行实  写作年代  北宋  南宋      无锡 
描述:王安石的早期作和行实,囿于资料,后世知之甚少。南宋张邦基《黑庄漫录》存其《寒穴泉》一首。《漫录》卷九载: 华亭县有寒穴泉,与无锡惠山泉味相同,并尝之,不觉
王安石题疑难人名解读九则
作者:寿涌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疑难人名  疑难人名  解读  解读 
描述:无名,或是无姓有名,或者是虽然有姓又有官职,但到底是张三还是李四却难以落实。本文对其中一些题的疑难姓名和相关人士进行了考证和试探。
试论王安石晚年禅的艺术成就
作者:屠青 毛建军  来源:南都学坛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佛禅  禅理 
描述:王安石是北宋中期诗坛上一位重要诗人。在他留传下来的 16 0 0多首诗篇中 ,其中言及佛理与禅趣的就有 10 0余首。这些禅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可谓“自成一体”。王安石晚年禅的艺术成就
中秋赏明月 咏月更美
作者:青青  来源:陕西审计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月  王安石  明月  形式多样  北宋  清代诗人  张九龄  晏殊  花院  江南 
描述: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