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辛亥革命的南京
作者:叶兆言  来源:西部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辛亥革命时期  南京光复  革命党人  袁世凯  武昌起义  反革命  李瑞清  革命军  城市  戊戌变法 
描述:1 1911年的10月10日不同寻常,对于绝大多数南京人来说,这一天并没太大的不同。寒露刚过,秋天已有了模样,正是江南最好季节。由于发明了电报,武昌起义的消息很快就传过来,这个城市显然习惯了平静
正是黄鹤腾飞
作者:牟林 马金山 陈德  来源:咨询与决策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鹤  “三农”工作  文件精神  农机工业  干部职工  拖拉机  公司  制造 
描述:刚刚发布指导“三农”工作的第九个中央1号文件精神,极大地鼓舞了武汉黄鹤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干部职工大办农机工业的热情。
黄鹤楼上感
作者:凌华光  来源:晚霞(上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黄鹤楼上感 
描述:慕名登此楼,南国正金秋。 稻海千层浪,长河万里流。 佳人悬境外,蜀客叹楼头。 昔日匆匆别,终成隔世愁。
又是一年中秋
作者:李海燕  来源:吉林环境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秋节  文人学士  传统节日  月饼  礼制  展形  周礼  祭日  习俗  流水 
描述: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东亚金融危机”批判
作者:续增  来源:中外企业文化(清华管理评论)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方经济伦理  东方思维方式  东亚金融危机 
描述:前庭花园中的那场风风雨雨(昨日风疏雨骤),使得我们直到新世纪晨陵大光仍然没有从中清醒过来(浓睡不消残酒),想偷懒问一问那些专司文字营生的评论家们的看法(试问卷审人),一个个却轻描淡写地说:悔,不过是
学校应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批判《神童诗》促进教育革命
作者:驻天冿部队某团九连理论小组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大批判组  来源:新华月报 年份:197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学校应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批判《神童诗》促进教育革命
一个走不出去的圆圈(《牡丹亭》情理建构的文化心理批判)
作者:冯文楼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一个走不出去的圆圈(《牡丹亭》情理建构的文化心理批判)
一个走不出去的圆圈--《牡丹亭》情理建构的文化心理批判
作者:冯文楼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然人格  认同  普遍性  人性  实践理性  文化心理  道德规范  牡丹亭  心理情感  理性选择 
描述:场上对古代文学创作中的同类现象进行了文化反思与探讨。
高举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的批判的旗帜——对两个中国古典文
作者:高春华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永  古典文学教学  两个中国  李清照  晏殊  马克思列宁主义  反现实主义  艺术性  周邦彦  作品 
描述:等反现实主义词人给以明确的彻底的否定,
堕落的脚印,沉痛的教训(批判刘绍棠)
作者:公木  来源:文艺学习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堕落的脚印,沉痛的教训(批判刘绍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