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150)
期刊文章(1527)
学位论文(43)
会议论文(43)
图书(2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538)
地方文献 (114)
非遗保护 (57)
红色文化 (29)
地方风物 (23)
才乡教育 (15)
宗教集要 (13)
按年份分组
2013(270)
2012(598)
2011(647)
2010(255)
2009(209)
2008(175)
2007(132)
2006(110)
2003(74)
1997(29)
按来源分组
云南日报(475)
云南党的生活(16)
党的生活(云南)(10)
创造(9)
中国新闻周刊(4)
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4)
云南教育(视界)(3)
云南教育·视界(3)
法治快报(1)
空中交通管理(1)
觏“礼顺人情”的伦理观
作者:焦秀萍  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伦理  伦理 
描述:儒家主张为国以礼,礼治是汉代以降历代王朝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觏言礼是源于人的自然欲求和出于人的内心情感,其实质已触及伦理道德规范产生的真谛。
探险与冒险―浩小说论
作者:崔庆蕾 吴义勤  来源:山花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探险与冒险―浩小说论
觏与范仲淹的交游及政治思想当论
作者:文娟 范立舟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范仲淹  范仲淹  交游  交游  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 
描述:觏与范仲淹都是北宋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范仲淹主持了北宋中期的庆历新政,觏是其积极的支持者。本文论述了范仲淹与觏的交游及政治思想的共鸣。他们二人志同道合,都以天下兴衰为己任,都有变法革新、理财富国
乡贤觏新考
作者:宋秀珍 王菊梅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黎川  乡贤  地方志 
描述:抚州临川从古至今,人才辈出,且有着崇乡贤、风后学的浓厚风气。北宋思想家觏,因其卓越思想,被胡适誉为一个不曾得君行道的王安石。通过解读有清一代冯行所编《黎川文载》中之《泰伯先生为黎人考》一文
简论觏的土地思想
作者:薛宁  来源: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平土均田  平土均田  井田制  井田制  农业劳动力  农业劳动力  尽地力  尽地力  广垦辟  广垦辟  限田  限田 
描述:兼并。觏提出了"平土均田"、"井田制"、"农业劳动力"、"尽地力、广垦辟"、"限田"等抑制土地兼并,发展农业,保护农民利益的思想。
觏《周礼》学述论
作者:夏微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上海古籍出版社  述论  庆历新政  儒家经典  四库全书  思想家 
描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38页),故“东南士人,推以为冠”(《盱江外集》卷一《告词》,第336页)。诸经之中,觏“尤长于《礼》”(《江西通志》卷一百三十《建昌府重修泰伯先生墓记
浩短篇二题
作者:李浩  来源:红岩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母亲  父亲  月亮  拖拉机  死亡  离开  医院  树梢  男人  地上 
描述:九月的一个晚上九月的一个晚一上,就像书上写的那样,树梢上挂着一枚冰冷的月亮。就像书上写的那样,一只鸟从一棵树上飞走,在闪着白光的地上投下了影子。晚上的田野也像书上已经写过的,包括村子,通向村子的路,包括那些匆匆的行人。这样说吧,从表面上看,九月
觏的功利主义法律思想
作者:周泽慧  来源:法制与社会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法律思想  功利主义法律思想 
描述:觏是宋代功利主义思潮的首倡者,又是宋代功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功利主义思想对当时及后世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他的思想体系中的法律思想有着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出对功利主义思想的较大的依附性。
灏 红木良心与价值
作者:张朋  来源:城色(尚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木家具  良心  东方文化  品牌效应  品德  品位  造型  民族文化  中式  时代 
描述:灏青木堂家具营销总监品牌之根红木良材经岁月洗练,少则百年多则千年,从一定层面红木材质已具有"生命"暗示。再经老师傅们精心工艺造型、雕刻,待走进千家万户时,已是一种"良心产品"。所以,做红木需要良心
觏的诗魂管窥
作者:平飞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诗歌  诗魂  诗魂 
描述:觏一生作诗300多首,虽然不以诗名世,但其诗魂亦颇耐人寻味。透过觏感时论世、论史品文、赠友送别、借景抒情、旅居交游、即事咏怀、托物言理等不同题材的诗,可见觏诗中内蕴着由现实主义精神、理性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