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517)
报纸(1974)
学位论文(117)
图书(63)
会议论文(32)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07)
历史名人 (795)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520)
2011(433)
2010(468)
2008(479)
2007(300)
2006(170)
2002(51)
2001(25)
1981(27)
1962(3)
按来源分组
上海戏剧(75)
苏州日报(57)
中学语文教学(5)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5)
语文学习(4)
作家(3)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1)
江海学刊(1)
作家·下半月(1)
甘肃教育(1)
昆剧《牡丹亭》研讨会纪实
作者:王韵书  来源:上海艺术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艺术研究  杜丽娘  研讨会  舞台美术  昆剧  古典作品  汤显祖  现代意识  昆曲 
描述: 时间:1999年10月21日地点:上海艺术研究所会议室出席者:毛时安、高春明、蔡正仁、蒋凡、连波、高义龙、周锡山、沈鸿鑫、辛清华、岳美缇、张静娴、叶恒峰、周巩平、任之初、史耘、商嘉民、李梁、蓝凡、江巨荣、王家熙、张德林、张军、尹永华、张铭荣、彭本乐、金长烈、陆丽娟、王韵书
二十世纪《牡丹亭》研究概述
作者:江巨荣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研究概述  杜丽娘  二十世纪  曲学家  戏剧史  曲律  研究者  研究资料 
描述:学术上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
牡丹亭》艺术美新探
作者:朱万曙  来源:安徽新戏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汤显祖  艺术美  柳梦梅  《西厢记》  人物性格  个性化人物  扁形人物  戏曲创作 
描述:一、情欲的诗化描写 汤显祖的《
英译《牡丹亭》选场
作者:汪榕培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英译  艺术魅力  明代戏剧  汤显祖  汪榕培  英译文  外国语  征求意见  英语 
描述:译者按:《牡丹亭》是我国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的不朽剧作,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用韵体将此剧本译成英语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艺术地再现原著的风采更非易事。为广泛征求意见,现在先期发表《牡丹亭》前七场的英
牡丹亭》的改编演出和现实意义
作者:陆树崙 李平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柳梦梅  汤显祖  剧作家  折子戏  改编本  戏剧家  原作精神  寻梦  改编者 
描述:奇虽然还保留了几出折子戏,毕竟是一鳞半爪,难窥全豹。因此,让古代剧作家心血凝
论《牡丹亭》研究中的影射问题
作者:程华平  来源: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张居正  陈继儒  戏曲创作  现实生活  研究者  杜丽娘  时事剧  研究中 
描述:论《牡丹亭》研究中的影射问题程华平一在明代和清代,许多人在阅读完《牡丹亭》之后肯定地认为,汤显祖创作这部作品很明显是在影射、讽刺一些与自己有些恩怨与不快的人。但这个人究竟是谁,研究者们的看法有着很大
魂,因梦而来
作者:胡斌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大剧院  艺术传承  声声慢  牡丹亭  清音  演出  昆剧  昆曲 
描述:幽谷清音声声慢,百变仕女入画来,10月11日晚的上海大剧院中剧场座无虚席,众多昆曲观众期盼已久的幽谷清音--梁谷音昆剧艺术传承专场隆重登场.
春天的故事
作者:李玮  来源:新高考(高二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故事  杜丽娘  牡丹亭  后花园  生命力  伤春  季节  苔丝  小说  人性 
描述:春天的颜色是轻盈的,清新明媚的。她是少女两颊的嫣红,是天街小雨中似有似无的青绿,是柳枝的鹅黄。春天的颜色又是灿烂的,妩媚多姿的。春天经得住浓抹重彩,一笔不尽再添一笔,像层层叠叠的樱海,如落英缤纷的桃林,是烟笼十里的柳堤,只觉万紫千红、目不暇接,丝毫也不显
三朵兰花飘香来
作者:唐明星  来源:苏州杂志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杨玉环  牡丹亭  苏州市  创造角色  长生殿  近十年  表演  扮演  艺术形象 
描述:如痴……翁育贤的表演使人信服。《牡丹亭·游园》中她扮演的杜丽娘,表演也有独到之处:杜丽娘背着母亲在侍女春香的陪同下,来到一座大花园。园中
记道和曲社和曲友汪粲英
作者:夏红珍  来源:苏州杂志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抗美援朝  杜丽娘  演出  昆曲  昆剧  表演艺术  游园  父亲  纪念 
描述:的皂罗袍——姹紫嫣红开遍……尽管年高,但仍唱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后来,得知她在抗美援朝时期,为捐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