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碧深红各不同:小议晏欧恋情词的差异
-
作者:王婧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欧阳修 恋情词
-
描述:晏殊、欧阳修承袭花间写情的传统,但又以真挚的感情注入其中,使其从酒筵佐欢的伶人艳曲变为抒情写意的文人情词。两人在性格个性和生平经历的差异,导致了他们的恋情词呈现出浅碧深红两种不同的风格特征。
-
吴嘉宾撰何绍基书《重修药王庙碑》浅识
-
作者:杨卫东 来源: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米见方,字间距约1-1.3厘米,行距1.2-1.5厘米。此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残断,九十年代粘对后重立于涿州药王庙后殿大悲阁前。
-
评张人和《集评校注西厢记》
-
作者:蒋星煜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图书评介)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金圣叹 校注 清刊本 李卓吾 王世贞 明刊本 汤显祖 版本 真实性
-
描述:外,有的还
-
瓜棚女杰(根据刘绍棠中篇小说《瓜棚柳巷》改编)
-
作者:于力 来源:银幕剧作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瓜棚女杰(根据刘绍棠中篇小说《瓜棚柳巷》改编)
-
惶恐的探索——改编莎剧《无事生非》为黄梅戏的断想
-
作者:金芝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剧 黄梅戏 中国戏曲 莎士比亚戏剧 剧本 戏曲结构 中国观 语言 汤显祖 环境的矛盾
-
描述:最佳结合之点。
-
曲江风月(据明·徐霖《绣襦记》改编)
-
作者:胡小孩 来源:戏文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曲江风月》 胡小孩 文学作品 戏剧文学 越剧 中国 当代作品 浙江
-
描述:曲江风月(据明·徐霖《绣襦记》改编)
-
以剧为戈-传奇《绿牡丹》的写作与吴炳的改编
-
作者:林芷莹 来源:清华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温体仁 《綠牡丹》 復社 吴炳 粲花斋改编本
-
描述:以剧为戈-传奇《绿牡丹》的写作与吴炳的改编
-
戏曲电视剧漫笔
-
作者:周传家 来源:大舞台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电视剧 戏曲艺术 电视艺术 假定性 心文化 电视手段 《牡丹亭》 锡剧 浪漫谛克 昆曲
-
描述:代,古老的戏曲艺术遇到麻烦,滑入低谷。为了摆脱面临的危机,适应新的时代,不得不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和新的传播方式,以超
-
徽商对戏曲文化的影响
-
作者:刘永濂 来源:安徽新戏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文化 徽商 程长庚 艺术管理 组织管理 学术文化 潘之恒 管理艺术 《牡丹亭》 《目连救母劝善记》
-
描述:这篇文章原名《徽商与文化》共有《徽商的兴衰》、《儒商,徽商的文化意识》、《徽商对学术文化的影响》三个部分,全文约15000宇。本刊因篇幅有限,现节选其中第三部分,改题《徽商对戏曲文化的影响》予以发表。
-
明清戏曲与女性角色
-
作者:叶长海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明清戏曲 女性角色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女性作家 女作家 戏曲作品 明末清初 女剧作家 女子
-
描述:她们的剧作大多写女性的才干和情爱,以此来表现她们的自尊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明清戏曲中出现了如花木兰、杜丽娘、李香君等许多著名角色,同时有更多不知名的女性角色,她们共同构成了绚烂的艺术人物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