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追寻情感 论传统戏剧的情感动力及其现代生存价值
作者:胡宇锦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传统戏剧  情感动力  价值  牡丹亭  动力作用  剧本创作  创作观念  《曲律》 
描述:诗缘情戏缘情中国传统戏剧十分重视情感的动力作用,在剧本创作方面,历来都有详尽论述,并视其为艺术的量
论《六十种曲》所收硕园改本《牡丹亭
作者:马衍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六十种曲》  硕园改本  特色  价值 
描述:是卓有成效的,明末最重要的传奇选本———毛晋编选的《六十种曲》,选录汤显祖的《牡丹亭》,也将硕园改本《牡丹亭》收入,其原因当与此有关。
西厢记》、《牡丹亭》的写情描写
作者:林琳  来源:芳草(网络小说月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西厢记》、《牡丹亭》的写情描写
西厢记》《牡丹亭》“女性意识”之解读
作者:王妍  来源: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崔莺莺  崔莺莺  杜丽娘  杜丽娘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  爱情婚姻  爱情婚姻 
描述:西厢记》和《牡丹亭》被誉为我国古典戏剧的“双璧”,不仅因为它们突破了前人关于爱情婚姻的主题内涵,而且还由于其分别塑造了崔莺莺和杜丽娘这两个各具时代特点且具有叛逆精神和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从文本
论《红楼梦》中「情理兼备」而「两尽其道」之「痴理」观
作者:欧丽娟  来源:台大中文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才子佳人模式  莺莺传  西厢记  牡丹亭  痴理 
描述:間的愛情提供了「恩義」的倫理前提,以「日久生情」解釋愛情的發生與發展,而否定一見鍾情式的激情與欲望本能上的性趨力;在面對個人與社會有所衝突的困境上,則提出「兩盡其道」的「痴理」說以超越「癡情」論,而達到情理兼備的平衡。如果說「緣情入禮(理)」解釋了明中期以來浪漫愛情故事的創作主旨,則「緣禮(理)入情」 乃是《紅樓夢》對晚明以來「情理對立」、「以欲為情」之情論俗流的扭轉。此中,將「個人」由才子佳人模式的真空狀態置回社會脈絡與人際關係中,也把「主體性」從情欲霸權(erotic hegemony)的壟斷中釋放出來,重新回歸到 「人格價值」與「倫理意義」的追求,形成一種「倫理化的情感」與「情感化的倫理」,而臻人我無憾的最高境界。
试论汉儒经注文献之价值:以《周礼·春官·典瑞》郑注一则为例
作者:郑子良  来源:文献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献资料  《周礼》  汉儒  先秦史研究  郑注  价值  经注  儒家经典 
描述:先秦时期史料匮乏是束缚先秦史研究开展的重要因素。新出土文献资料增进并刷新了我们对古书的认识,同时也揭开了对《周礼》等儒家经籍重新认识的篇章。儒家经籍作为先秦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已成为研究者的共识,但是,在先秦史研究中,应该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即是古代学者尤其是汉代学
江儿水——选自《牡丹亭:寻梦》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描述:江儿水——选自《牡丹亭:寻梦》
忒忒令——选自《牡丹亭:寻梦》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描述:忒忒令——选自《牡丹亭:寻梦》
黄鹤的探营:早期尸体现象对案件的侦破有哪些价值和意义?
作者:暂无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尸体现象  价值  侦破  案件  早期  黄鹤  神经活动  肌肉  肌张力  法医鉴定学  尸斑 
描述:早期尸体现象对案件的侦破有哪些价值和意义?一、肌肉松弛人死后,通常出现的第一个尸体现象,就是肌肉松弛。这是由于人死后神经活动停止,肌张力丧失而出现的全身肌肉松驰、变软的现象。[第一段]
牡丹亭》作者的价值判断
作者:刘啸  来源:飞天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一、《牡丹亭》作者的价值观汤显祖曾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种至情是一种可以超越生死的男女之情,一种人的正常情欲。他对这种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