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03)
会议论文(9)
报纸(8)
学位论文(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94)
地方文献 (20)
红色文化 (6)
宗教集要 (3)
地方风物 (2)
才乡教育 (2)
按年份分组
2012(18)
2009(10)
2003(12)
2000(6)
1990(8)
1987(7)
1983(7)
1982(4)
1979(3)
1957(1)
按来源分组
文献(9)
文学遗产(3)
吉林中医药杂志(3)
文物(2)
历史教学(2)
中国学术年刊(1)
秘书工作(1)
学术月刊(1)
艺术市场(1)
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江西禅宗遗迹
作者:何明栋  来源:佛教文化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悠久  历史沿革  佛教禅宗  禅宗教义  南岳怀让  中国佛教  高僧传  曹洞宗  黄龙三关  良价禅师 
描述:迁至临川,次至南康龚公山……。”①
王昭君和亲史实
作者:黄强  来源: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昭君  匈奴  《汉宫秋》  马致远  呼韩邪  汉元帝  《明妃曲》  王安石  昭君出塞  和亲政策 
描述:王昭君和亲史实误黄强王昭君和亲的故事,传颂已久。王安石的《明妃曲》、曹禹的《王昭君》,以及剪伯赞的《内蒙访古》,都极尽赞美王昭君和亲之壮举。王昭君的大度,为民族利益舍身忘己的精神,让许多人为之动容
“虽有槁暴”句
作者:王治诚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意内容  过学习  《劝学》  外界环境条件  木材  《周礼正义》  农业机械学  中专语文  偏义复词  刻上记号 
描述:“虽有槁暴”句王治诚《劝学》这一传统名篇,历来被选人各种文言读本和高中、中专语文教材,对其“槁暴”一词,各家均沿袭唐杨注。据杨注,其语意内容似大致可通。但思之再三,终觉并非确诂,揆情度理,亦感有悖
《周礼》白文经版本考
作者:王锷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周官》  版本考  《考工记》  五代监本  上海图书馆  白文  《仪礼》  明刻本  巾箱本 
描述:《周礼》白文经版本考王锷《周礼》是十三经中的一部大经,又名《周官》、《周官经》。全书分《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考工记》六部分,设各司之官三百七十余人,并详列其职掌细目
古代伪学概述(中)
作者:孙钦善  来源:文献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伪学  古文尚书  汉书·艺文志  柳宗元  胡应麟  著录  孔子家语  文献学  具体情况  真伪问题 
描述:。入唐,亦不重伪。唐初所修《隋书·经籍志》,在著录群书时,多注存亡,而绝少真伪。当时对伪《古文尚书》亦深信不疑。至孔颖达等人作《尚书正义》,固然对《尚书》诸本的真伪问题难以迴避,在疏中不得不
吴炳晚节考
作者:申江曲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炳  晚节  降清  提出异议  痢疾  史料  永历朝  南明史  教授 
描述:未敢苟同,谨择其要者考如下,以就正于王君和读者。
曾巩籍贯考
作者:龚重谟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籍贯  南丰  临川 
描述:曾巩一贯被认作南丰籍,可清代临川进士李绂曾提出质疑。据查史料表明,南丰仅为曾氏五世祖的旧籍,曾巩与其父均出生于临川,临川有其田园庐舍。曾巩曾明言自己为临川人,临川一直尊曾巩为乡贤进行祭祀。曾巩籍贯的归属不是南丰而是临川。
《仪礼》白文经版本考
作者:王锷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仪礼》  《尚书》  版本考  王国维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礼记》  《周礼》  《论语》  《汉书·艺文志》  十三经 
描述:《仪礼》白文经版本考王锷《仪礼》是十三经中“三礼”之一。两汉时期,《仪礼》只称《礼》,或称《士礼》、《礼经》,亦称《礼记》,至晋代始称《仪礼》。今传《仪礼》十六篇是一部记录先秦以前贵族生活中冠、婚
“录籍”释义
作者:连登岗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释义  《汉语大词典》  《太平经合校》  《搜神记》  《文心雕龙》  《太平经》  官俸  基本情况  《周礼》  人的命运 
描述:“录籍”释义
《山海经》羲和生十日
作者:房建昌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山海经  羲和  郑玄注  古神话  公羊传  周礼  郭璞  天干地支  曲解  天官 
描述:生事也,何云?生犹造也。”《周礼·秋官·序官》:“硩蔟氏十日。”郑玄注:“日谓从甲至癸。”《周礼·天官·冢宰》:“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