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谈《木兰诗》的时代和主题
-
作者:许善述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木兰诗 木兰从军 孔雀东南飞 主题思想 时代背景 文学作品 胡应麟 焦仲卿 诗歌史 北朝民歌
-
描述:《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同为“乐府双壁”,异曲同工,后先辉映.胡应麟《诗薮》说:“五言之赡,极于焦仲卿妻:杂言之赡,极于木兰。”可见,《木兰诗》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极其重要位置。但对它产生的时代
-
《牡丹亭》主题与明中叶美学嬗变
-
作者:叶树发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汤显祖 美学嬗变 程朱理学 明中叶 罗汝芳 以情格理 “情” “理”
-
描述:汤显祖在他的代表作《牡丹亭》中塑造了杜丽娘的动人形象,但对于《牡丹亭》的主题,自其问世以来,直至今日,仍是众说纷纭。其中又以下面两种说法最具代表性:一、反对包办婚姻。二、以死来追求爱情
-
论梨园子弟的侠情表露主题
-
作者:王立 来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梨园子弟 忠奸斗争 优伶 中国古代 观众 《精忠记》 王安石 演员 表现模式 下层民众
-
描述:。”
-
唐家璇访美勾勒“胡布会”主题
-
作者:暂无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唐家璇访美勾勒“胡布会”主题
-
解读“香”重构《浣溪沙》的主题
-
作者:陈兴友 来源:当代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浣溪沙》 “香” 重构 解读 夕阳 晏殊
-
描述:意思——表现晏殊性格孤高,坚贞自守的崚崚傲骨。世俗中找不到自己的知音,知音难寻而又苦闷的孤独与无法排遣的情怀。 (1)追溯“香”在文人笔下的象征意义。自从屈原在《离骚》中描写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便
-
粮食产业化应是农业现代化的主题
-
作者:孙晓明 来源:粮食决策参考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国家粮食安全的必有途径,而粮食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意。要在即将出台的粮食法中集中体现农业现代化和粮食产业化发展之意。
-
周亮工与中州
-
作者:黄玉琰 来源: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亮工 周亮工 中州 中州 诗歌 诗歌
-
描述:周亮工为清初大吏,交游极广,著作甚富。但一生屡踬屡起,命运多舛。其与中州的关系非常密切,不仅籍贯于此,且与中州诗人交往颇多,对中州山川风物感情深厚,在诗歌批评上也有自己的独特心得,对丰富清初诗坛
-
李觏诗艺管窥
-
作者:平飞 来源: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诗歌 诗歌 诗艺 诗艺
-
描述:诚构成的诗艺。李觏的诗艺对诗歌创造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
李觏的诗魂管窥
-
作者:平飞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诗歌 诗歌 诗魂 诗魂
-
描述:李觏一生作诗300多首,虽然不以诗名世,但其诗魂亦颇耐人寻味。透过李觏感时论世、论史品文、赠友送别、借景抒情、旅居交游、即事咏怀、托物言理等不同题材的诗,可见李觏诗中内蕴着由现实主义精神、理性批判精神、历史担当精神构成的诗魂。李觏的诗魂对于诗歌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浅论“出新意于法度”的王安石
-
作者:梁燕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诗歌 诗歌 特点 特点
-
描述:王安石的诗歌,立意新奇、讲究锤炼、多用典故、好发议论,有着与唐诗不同的风格,是宋诗特色形成的关键人物。本文对王安石诗歌的特色进行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