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回归生命的感性存在:从《牡丹亭几个人物的残缺性谈起
作者:李双芹  来源:戏剧杂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感悟生命  感悟生命  牡丹亭  牡丹亭  人物  人物  残缺性  残缺性 
描述:印证 ,共塑了一个精神残缺的人物形象。从杜宝、陈最良身上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时代的情感空缺 ;而从杜丽娘追寻本真生命的历程 ,我们看到的则是汤显祖回归感性存在的生命理想。
“闺阁多有解人”―《牡丹亭》与明清女读者
作者:刘叙武 刘赟  来源: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读者  牡丹亭  阅读  生命内涵  明清 
描述:“闺阁多有解人”―《牡丹亭》与明清女读者
“闺阁多有解人”―《牡丹亭》与明清女读者
作者:谢雍君  来源: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读者  牡丹亭  阅读  生命内涵  明清 
描述:女读者来说具有特殊的生命内涵。
汤显祖戏曲作品梦幻艺术
作者:寇涛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至情”说  “至情”说      审美意蕴  审美意蕴  结构功能  结构功能 
描述:,他的至情信仰在梦境得以自由释放,同时丰富了作品的审美意蕴,并加强了梦在文学作品的结构功能.
至情至性 梦幻之美 光怪陆离的昆曲世界
作者:于丹 刘刚  来源:中华遗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至情至性  杜丽娘  汤显祖  昆曲  牡丹亭  人生  柳梦梅  艺术形式  每个人  后花园 
描述: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形式,究竟有什么样的梦幻能够让我们蓦然心惊?在梦幻里面,我们究竟能触摸到什么?它在我们今天的生活还有意味吗?谈昆曲,我们就从它的"梦"说起……
挚情与梦幻:关于重排《牡丹亭》的导演报告
作者:郭小男  来源:上海艺术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幻”  柳梦梅  汤显祖  挚情  传统艺术精神  “情”  服装设计  人物性格 
描述: 通过一个时期的学习,我们从诸多前辈、学者的研究专著,领悟了关于汤显祖和《牡丹亭》的人文精神、艺术思想。前辈们对原著独到的诠释和见地,对我们启发甚大,从思想上对重排《牡丹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至“情”的化身——析《牡丹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
作者:洪艳  来源: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杜丽娘  杜丽娘  至情  至情  封建礼教  封建礼教  爱情追求  爱情追求 
描述:汤显祖在其名剧《牡丹亭以遒劲的笔墨塑造出一个生动独特而又丰满的“至情者”的形象———杜丽娘。在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次在审美领域里把“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激扬到超越传统意识的高度。表现了人类
《审音鉴古录》和《缀自裘》牡丹亭》演出形态的差异
作者:刘庆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审音鉴古录  缀白裘  舞台流变 
描述:演出流动变化的复杂性以及戏班和演员从剧场效果出发经营剧目所作的努力。
牡丹亭·惊梦》“晴丝”“烟丝”非“游丝”辨
作者:刘儒贤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丝  牡丹亭  《惊梦》  杨柳依依  信物  古代人民  垂杨  闲庭  不可分割  条烟 
描述:赠,庭院、码头、驿亭亦多植杨柳,杨柳几乎和古代人民的生活、感情,有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尤其是对那些深闭幽闺、足不出户的贵族少女们,更是其感春怀人的昔遍信物。《古诗十九首》“郁郁园柳”,王
“春归”漫话——谈《牡丹亭·惊梦》与诗词曲之“春归”
作者:金志仁  来源: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诗词曲  牡丹诗  杜丽娘  归来  白居易  中国戏曲  皮日休  伤春  开花 
描述:丹当春尽才开花,故有此反问。整句意为牡丹虽美,但它开花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