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山矿山南铀矿区矿体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找矿方向
作者:吴三 邵飞 唐湘生  来源:铀矿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铀矿体  找矿方向  岗上英  石马山地段  山南铀矿区 
描述:出地段.在总结矿体分布规律基础上,分析富矿的控制因素,提出岗上英东部71A线以东-石马山25A线以南的区段是进一步寻找富矿的最有利地段.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应是“求强”、“求
作者:孙占元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求强  洋务运动  洋务派  “中体西用”  指导思想  冯桂芬  薛福成  军事工业  学习西方  李鸿章 
描述:个中心思想的理论之一。
简谈宋代词风与苏轼的贡献
作者:肖利民  来源:濮阳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豪放词  婉约词  代词  《中国文学史》  苏轼  词风  《中国古代文学》  范仲淹  王安石  词的发展 
描述:古代文学》,也可参见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前言》等)等,就不准确。另外,对苏词在艺术方面的贡献若只着眼于豪放,也有些简单化。本文仅就此略陈浅见,以求正于大方之家。
应是历史真面目──与冯增烈先生商榷
作者:李希哲  来源: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伊斯兰教  西安回族  回民起义  调查记录  历史事件  刘蓉  腰牌  地方当局  西北回族  猪肉 
描述:应是历史真面目──与冯增烈先生商榷李希哲拜读冯先生大作《翠峰如簇映古今──漫议《回族史论稿》兼其他》(见92年4期《回族研究》,以下简称冯文),因与历史事实有悻,不敢苟同,拟作商榷,尚希赐教。冯文说
《简论汉代以来〈诗经〉学中的误解》质疑——与张岩同志商榷
作者:三桂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典籍  上古时期  《诗经》  《尚书》  中国古典诗歌  《周礼》  《诗》  《左传》  《毛诗序》  无穷 
描述:的态度和周密、细致的研究。《诗经》正是这样一部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著作。这不仅因为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还因其自身的无穷魅力和
论李渔的为人、剧作和戏剧观——兼与沈尧、刘克澄等同志商榷
作者:詹慕陶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渔  戏剧观  闲情偶寄  戏剧艺术  清王朝  统治者  汤显祖  民族意识  世界观  道学 
描述:,到宣传封建道学,再到力图把风流与道学结合起来的创作道路;也就是走了一条从‘帮闲’到‘帮忙’结合起来的道路”。对于李渔的戏曲理论,这些同志虽也肯定了他在某些技巧问题的论述上具有一定的贡献,但认为这些“都
商业企业不适宜搞联销计酬——兼与张达志同志商榷
作者:矫红  来源:商业研究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商业企业  劳动效率  商业现代化  内部分配  加强企业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购销  实践中  提法 
描述:本刊八五年第五期刊登了张达志同志的《企业内部分配必须与劳动效率挂钩》的文章(以下简称张文)。文中提到“商业企业中,能体现劳动效率的是购销额。因此必须联销计酬”。这种提法,我不敢苟同。 联销计酬,从实
李梦阳《秋望》“汉宫”考及其它——兼与裴效维同志商榷
作者:曾良  来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梦阳  野马  灵武  朔方  周亮工  《书影》  云霄  《文选》注  诗必盛唐  灵州 
描述:卷.其中收诗二千二百多首.但被后七子领袖王世贞(1528—1590)评为“雄浑流丽”的七言律诗《秋望》,却不被诗人自己选入集中.①据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空同集》六十六卷载纪昀等在乾隆四十三年三月为序:
“季氏八佾舞于庭”不是维护周礼(与李启谦同志商榷
作者:刘百顺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季氏  季平  周礼  祭祀  维护  左传  论语  正义  新解  鲁国 
描述:传》记载,季平子是代鲁君主持过祭祀,但昭公二十五年又说:“将禘于襄公,万者二人,其众万于季氏。”‘二人’,吴仁杰《两汉刊误补遗》谓当作“二八”,二八即二佾,刘宝楠《论语正义》据此推论季平子“取公四佾以往,合为八佾,而公止有二佾”,其说不无道理。《论语正义》又引《礼记·郊特牲》文:“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而公庙之设于私家,非礼也,由三桓始也。”解释说:“公庙谓桓公
清风半夜听鸣蝉——就《〈荷塘月色〉一疑》与宋瑞婷同志商榷
作者:成大家 邓绍宽  来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荷塘月色》  朱自清  王安石  《故都的秋》  昆虫学家  唐宋诗词  郁达夫  教师进修学校  中学语文教学  辛弃疾 
描述:清风半夜听鸣蝉——就《〈荷塘月色〉一疑》与宋瑞婷同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