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64)
报纸(93)
学位论文(9)
图书(4)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11)
地方文献 (192)
非遗保护 (36)
红色文化 (29)
宗教集要 (5)
按年份分组
2014(43)
2013(31)
2012(42)
2010(46)
2009(40)
2008(29)
2005(17)
2004(17)
2001(4)
1998(15)
按来源分组
艺海(4)
闽江学院学报(2)
福州师专学报(2)
今日南国(1)
视野(1)
新青年(1)
读者(原创版)(1)
北方文学:下半月(1)
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1)
郴州师专学报(1)
历史上的“弄孔子
作者:蒋晗玉  来源:艺海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历史上  儒家  仁义道德  伶人  儒生  安禄山  罪名  戏剧  王安石 
描述:安禄山面前掷乐器于地,宁愿被肢解不向叛贼低头的雷海青;为民之艰苦谏言,甘冒"诽谤国政"罪名而献身的成辅端等等。他们的行为真能让以儒家为代表的,那些常叫嚣"诛优"的庙台之官为之汗颜。
王安石作谜语
作者:暂无 来源:小学生课程辅导(阅读与作文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学  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文言文  《王安石作谜语》 
描述:王荆公(即王安石)作谜语:“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吕吉甫解云:“东海有鱼,无头亦无尾,更除(去掉)脊梁骨,便是这个谜。”
圣”的最后一幕
作者:马布衣  来源:老同志之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丧葬  耗费  富而思进  汤显祖  地方官员  社会评价  习俗  纪念馆  戏剧家  老人 
描述:兴师动众祷祝,耗费资财安葬,有何用哉赴浙江遂昌,奔青山绿水而去。入夜回城,被引入一座紧凑的古宅——噢,明代"圣"汤显祖在此当过五年县令,开笔《牡丹亭》,四百年后逢盛世,纪念馆
《牡丹亭》中汤显祖的政治潜意识解读
作者:王东 李晓磊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  爱情  政治  政治  潜意识  潜意识  阿尼玛  阿尼玛 
描述:在《牡丹亭》的爱情内容表征下,体现着汤显祖的政治潜意识情怀。杜丽娘是汤显祖潜意识中的“阿尼玛”,她叹无良配的伤春感怀与汤显祖年华空掷的不遇感恨相一致,对封建贞节观念的悖逆反抗也与汤显祖对儒家忠君思想
面对表白,你的第一反应是
作者:暂无 来源:科海故事博览(百科论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个人  个人  心理测试  心理测试  恋爱  恋爱  爱情  爱情 
描述:有一天你去公园散步,走过一棵茂密的大树时,突然有只可爱的松鼠跳了出来,你觉得它会从树的哪边跳出来呢?
《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比较之我见
作者:邢树娜  来源:时代文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  戏剧  爱情  爱情  悲剧  悲剧  共性  共性  差异  差异 
描述:<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几乎是在同一时间产生的,它们都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一定的反映,二者存在着共性.但是,由于它们诞生在不同的国家,并且分别是中西爱情剧的代表作品,所以它们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差异.
呼啸而过的中国情结:《呼啸山庄》与《牡丹亭》比较谈
作者:蒋锐航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  爱情  爱情  古典  古典  西方  西方  比较  比较 
描述:情,超越了时代和地域的界限,闪耀着同样动人的光芒,如此,从作品诞生的社会背景和作者个性特征两方面考察两部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探索其中异曲同工之妙,更能体味作品之魅力所在。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对比《牡丹亭》与《西厢记》中女主
作者:甘华莹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西厢记  西厢记  爱情  爱情  心理  心理 
描述:剧中女主人公心灵深处的感触、悸动及其产生发展的变化过程。
浅析《牡丹亭》死亡复活意象的重复运用与悖论
作者:朱艳芸  来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  爱情  死亡  死亡  复活  复活 
描述:一曲浓丽华艳的牡丹亭,经过四百多年的流传,在舞台上愈演愈烈,艳采精光。梦生梦死,人生人死,情生情死,死亡复活意象被重复运用。杜丽娘渴求自由,明代没有这种自由,如今有了。然而《牡丹亭》却绽放在最不适合它生长的时间,又在最适合它生长的年代里枯萎,这是书中人生生死死外的生死悖论。
《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浅析
作者:吴梦雅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  爱情  生死  生死     
描述:汤显祖在《牡丹亭记题记》中说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因情而梦,因梦而病,因病而亡,又因情而生,这生生死死皆为一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