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浅析王安石的社会历史观
作者:李之鉴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社会历史观  历史发展  圣人  历史唯心主义  社会改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确认识  创新  法律制度 
描述:义泥坑的观点之影响吧,就连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也不能例外,况乎王安石呢?诚如是观。然而,窃以为这样太过于简单
和谐社会应是节约型社会
作者:崔晔华  来源:政府法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节约型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胡锦涛总书记  可持续发展  客观要求  社会能力  领导干部 
描述: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周礼文化与社会风情》
作者:文卒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礼文化  青年文化  主流文化  出版发行  文化知识  周代社会  社会生活  典章制度  教育出版社  观照 
描述:作为华夏青年文化丛书之一的《周礼文化与社会风情》(李建国著),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向广大青年普及文化知识的读物,该书选择周代社会的主流文化——周礼文化及其对社会生活的观照作为核心
温州“熟人社会”面面观
作者:路加  来源:温州瞭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熟人社会  温州人  孟尝君  企业家  王安石  司马迁  金融危机  秦国  地下钱庄  走后门 
描述: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孟尝君为了逃出秦国,派一食客从狗洞钻入秦王宫贿赂秦王妃以逃脱秦国的故事。后来王安石的一篇《读孟尝君传》把孟尝君这种鸡鸣狗盗的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从此以后,走后门、拉关系与鸡鸣狗盗的典故就有了不解之缘。
从“仁”到“人情社会
作者:柳士同  来源:杂文月刊(原创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情社会  人际关系  人与人  孔子  三纲六纪  仁者  周礼  父为子纲  生产力  人情味 
描述:倡导的"克
保险应是社会的“良心”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保险中介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是“老大难”问题。
经济特区也应是社会特区
作者:邓伟   来源:港澳经济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经济特区也应是社会特区
《简论汉代以来〈诗经〉学中的误解》质疑——与张岩同志商榷
作者:三桂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典籍  上古时期  《诗经》  《尚书》  中国古典诗歌  《周礼》  《诗》  《左传》  《毛诗序》  无穷 
描述:的态度和周密、细致的研究。《诗经》正是这样一部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著作。这不仅因为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还因其自身的无穷魅力和
汉代注释书谈古汉语名词句法功能的变化:兼评“词类活用”说
作者:孙良明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述语  汉语名词  名词句  词类活用  谓语  功能的变化  诗经  兼评  郑笺  《周礼 
描述:句”②,就古代汉语来说,《马氏文通》讲的名代同次“同于主次”③和黎锦熙《比较文法》讲的名词在不用同动的补位④,可能是在“条件”之中.而就汉语来说名词表示判断可不用判断词,古今是一致的.但在古汉语(指先秦时代的书面语),名词做谓语/述语相当自由、灵活,可以说很难找
汉语复句类型、疑问句型的最早分析——汉代注释书中的语法学研究
作者:孙良明  来源: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语复句  疑问句  语法学  诗经  楚辞  吕氏春秋  孟子  《礼记注》  注释家  《周礼 
描述:法观与语言观》、丙《致动、意动现象的最早发现者》、丁《宾语前置现象的最早发现者》、戊《汉语词类“有解”“无解”的最早提出与划分》、己《从汉代注释书论汉语介词的表义功能》、庚《汉代注释家的词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