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谈《游禅山记》教学中的“传道”问题
作者:王宜宾  来源: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禅山  语文教学大纲  文道统一  社会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  王安石  语文课  语文基础知识  教学生  教学过程 
描述:精神——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问题。
王安石所游裨山地址实考
作者:路焕云  来源: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游禅山记》  茅山道  慧空禅院  句容县  陶弘景  江苏省  至和元年  语文教学  碑洞 
描述:王安石所游裨山地址实考
一波三折 跌宕起伏——试析《游禅山记》的曲笔美
作者:余云叶  来源:中国职工教育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禅山记》  王安石  游记  曲笔  艺术形象  试析  托物言志  说理文  由浅入深  寻幽访胜 
描述:来开笔,指出“华山”原是“花山”之谬,让人耳目一新。接着,从前洞写到后洞“其见愈奇”时,按理下文
浅论王安石《游禅山记》部分立论基础的悖谬
作者:邵水一  来源:安徽史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禅山记》  王安石  立论基础  “文化大革命”期间  文学史  花山  慧空禅院  《古文观止》  政治家  道德文章 
描述:》、《同学一首别子固》、《游禅山记》和《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四篇入选,于兹即可见王安石在文学史上坚固的地位。在这四篇宏文之中,《游禅山记》更被历代士子奉为经典,成为千古绝唱。解放后,全国
是“最终”不是“死”──《游禅山记》“卒”义辨析
作者:李同生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禅山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安徽定远  “而”字  汉语大字典  李同生  高中语文  “以”字  等级区分  王安石 
描述:是“最终”不是“死”──《游禅山记》“卒”义辨析安徽定远中学李同生高中语文(人教社1990年10月版)第一册《游禅山记》中有一条注释值得商讨。课文对“唐浮图慧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一句的“卒葬
《游禅山记》备教策略
作者:赵谦翔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禅山  学习态度  重点班  普通班  学生  分析策略  文言文  石钟山  王安石  艺术手法 
描述:学情分析策略我所教的两个班,一个是重点班,一个是普通班。两个班的成绩均分相差一般在9分左右。但造成差距的原因不在于智商,而在于情商,亦即学习态度。重点班学生绝大多数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老师的要求认真落实,而普通班学生的学习态度就参差不齐
“不随以止”不应当被忽视:《游禅山记》重读一得
作者:石松  来源:丽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禅山记》  工县  王安石  力不足  必要因素  赵王  心理素质  智力因素  心理品质  探险 
描述: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
《游禅山记》和《石钟山记》的异同
作者:雷乃保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禅山记》  《石钟山记》  王安石  思想内容  叙议结合  立论文  驳论文  苏轼  郦道元  游记散文 
描述:《游禅山记》和《石钟山记》的异同
不“记游”的游记:《游禅山记》赏析
作者:孟斐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禅山  游记  王安石  九方皋  考证  作者  游程  赏析  文字  思考 
描述:九方皋相马,遗形而得神,其用心在牝牡骊黄之外。这段话正可以移来读王安石的《游禅山记》。这是王安石集中唯一的一篇游记(其《鄞县经游记》实为其任鄞县县令时巡视各乡工作的日录),除去例行的结尾,整齐
深入 深思 慎取:从《游祥山记》想到调查研究
作者:叶介甫  来源:中国统一战线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禅山记》  唯物主义思想  工作者  王安石  专业调查  统战理论  文学家  辩证法 
描述:为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