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99)
报纸(44)
学位论文(15)
图书(1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19)
地方文献 (43)
才乡教育 (4)
宗教集要 (2)
按年份分组
2013(28)
2012(34)
2009(24)
2008(11)
2002(13)
2000(9)
1999(13)
1992(6)
1988(11)
1985(1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8)
牡丹(2)
书品(2)
语文知识(1)
新闻与写作杂志(1)
中学生天地(C版)(1)
语文世界(1)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新闻爱好者(1)
春日登金山寺
作者:暂无 来源:东坡赤壁诗词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日登金山寺》  《春日登金山寺》  诗词  诗词  文学  文学  诗集  诗集 
描述:大地添新绿,滔滔江水环。烟迷京口渡,波涌寺金山。两岸开城郭,千峰叠翠鬟。古今多少事,浪迹在人间。
从儒士到名士到戏剧家——浅析汤显祖的儒家思想
作者:陈烨  来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思潮  社会思潮  汤显祖  汤显祖  儒家  儒家  文学  文学 
描述:从最初的一名儒士而后成为名士,最后投身于文学创作中,成为古代中国著名的戏剧家,汤显祖骨子里一直承传着传统的儒家思想,而其身份的转变正是源于他思想的变化。
毁誉从来不可听 是非终究自分明:论《警世通言》中的王安石
作者:栗文杰  来源:科教文汇·上旬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  王安石  王安石  文学  文学  历史  历史 
描述:在《警世通言》中有两篇描写王安石的文章,一篇是《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另一篇是《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这两篇文章对同一主人公王安石一贬一褒。本文通过对《警世通言》编纂目的及这两篇文章创作背景的分析,论述宋朝、明朝对王安石这一形象的认识转变过程及其原因。
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究自分明:论《警世通言》中的王安石形象
作者:栗文杰  来源:科教文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  王安石  王安石  文学  文学  历史  历史 
描述:在<警世通学>中有两篇描写王安石的文章,一篇是<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另一篇是<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这两篇文章对同一主人公王安石一贬一褒.本文通过对<警世通言>编纂目的及这两篇文章创作背景的分析,论述宋朝、明朝对王安石这一形象的认识转变过程及其原因.
谈成教语文教法的创新思路
作者:刘聪颖  来源:中国成人教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法  创新思路  “庖丁解牛”  文学作品  教学实践  《牡丹亭》  成人高等教育  中文专业 
描述:中学进行宴习、见习。通过调查,我发现很多中学生并不热爱文学,本应在文学的氛围里享受浪漫和激情的中学生却不再有诗意的情怀。
文稿的写作格式与要求例谈
作者:李铁军  来源:历史教学问题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写作格式  五代十国  中央集权  知识结构  周世宗  北宋初年  学法指导  板书设计  分裂割据 
描述:文稿的写作格式与要求例谈
高中教师应是初中改的“局内人”
作者:暂无 来源:湖北教育(时政新闻)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中教师  新课改  初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认识误区  高中教学  局外人 
描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推行了很多年,然而,很多高中教师对初中改仍感陌生,甚至对新课改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改生”存在认识误区,进而影响到高中教学。高中教师不应是初中改的“局外人”。
标教材中《北宋文官像》的疑惑
作者:丁要贤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官  北宋  标教材  王安石变法  1课时  教科书  新课标  人教社  武官  历史 
描述:在讲授人教社新课标教科书《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时,我对其中的一幅插图《北宋文官像》(P55,见左图)产生了疑惑。图像并不清楚,我不能作肯定的判断,但图中的官员似乎手拄宝剑
应用写作的教学应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作者:赖葵文  来源: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应用写作  改革与创新  目标  目的  教学内容  措施与方法 
描述:应用写作是我国高校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公共必修课。本文认为对这门的讲授,应视为一个系统的工程,主体应有这几个构件:一是落实"应用"的目标、目的;二是力求精当的教学内容;三是讲究实和活的教学
刍议初中语文新导入的策略
作者:王从强  来源:新课程(教研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导入新  导入  初中语文教学  调动学生  导入语  吸引学生  王安石  学习新知识  课文导入  孔乙己 
描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导人新极为重要.教师在一节开始的时候精心设计导人语,吸引学生进入到学习新知识的美好气氛中,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新导人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