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山心学体系中的实学思想
-
作者:葛荣晋 晋圣斌 来源: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实学思想 心学体系 发明本心 陆象山 封建社会 修养方法 本体论 内圣外王 孟子
-
描述:陆象山(1139—1193年)的思想属于心学体系,具有空虚的性质,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们亦应注意发掘其心学体系中的实学成分。这虽然是一种矛盾,然而却是事实。在象山的思想体系中,心学占据主导地位,但实学成分也与心学密不可分,可称之为心学化的实学。本文将着重分析象山心学体系中的实学思想。
-
王安石论消费风气传播规律及其它
-
作者:欧阳卫民 来源:消费经济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传播规律 消费者心理 困难原因 生产力 中国古代 短期内 消费思想 中书门下 封建社会
-
描述:将若之何?夫如是,则有殚其财力僭渎拟伦以追时好者矣,且夫天地生财也有时,人之为力也有限,而日夜之费无穷……所谓积之涓涓而泄之浩浩,如之何使斯民不贫且滥也?”[1]
-
以情感人情自深-《牡丹亭·游园》析
-
作者:隗芾 来源:戏剧创作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戏剧家 杜丽娘 封建社会 莎士比亚 临川四梦 游园 创作成就 传奇剧本
-
描述:遭到窒杀。所以他认为人活着反没有死了以后自由(当然他是相信有灵魂的),在现实中反没有在睡梦中随便。因此他写的五种传奇剧本中,四种都有做梦情节,后来就把他的代表作称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种”。《牡丹亭》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种,而且称得起是明代戏剧创作中
-
《古今典籍聚散考》漫谈
-
作者:吴华 来源:图书馆学研究(长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典籍 陈登原 图书 科学方法研究 封建社会 胡应麟 商务印书馆 政治 著作 藏书家
-
描述:会通》,对典籍聚散问题稍有涉猎,可以说在陈登原以前,没有人系统全面地探讨过典籍聚敞这个问题。《聚散考》则填补了这个空白,陈氏是在博览群书,纵观古今,广泛摘引的基础上撰成这部著作的。
-
浅谈鬼戏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
作者:赵树春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价值 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汤显祖 聂小倩 封建社会 思想家 杜丽娘 窦娥冤 论衡 唯物主义者
-
描述:了,属于人的精气的思想,意识,行为也就消灭了,怎么会有鬼?这是从人的生命现象论证了鬼是不可能存在的。王充还从人的心理上加以说明,他在《论衡·订鬼》篇中这样说:“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惧畏鬼至;畏惧则存思(思想活跃),存思则目虚见(出现“幻觉”、“幻象”)。”这就是说世人传说的鬼,是人在病中或高度恐惧中所出现的幻觉、幻像,不是什么真
-
顾炎武论“世风”-读《日知录》卷十三
-
作者:杨洪波 姬虹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顾炎武 《日知录》 吏治败坏 世风 士大夫 行己有耻 封建社会 封建统治 哲学社会科学版 王安石变法
-
描述: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其所著《日知录》第十三卷中,围绕“世风”问题,排比古今,辨析优劣,针砭时弊,立意深刻。他所论及的“世风”范围很广,涉及婚姻制度、道德、人才、家庭、吏风、迷信等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这些又可以归结为吏治和民风两个方面,本文拟就此作些考察。
-
两个李白
-
作者:王充闾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白 典型意义 心路历程 中国文人 苦乐 自我价值 政治斗争 王安石 封建社会 人格
-
描述:解读李白的典型意义,在于他的心路历程及其个人际遇所带来的酸甜苦乐,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几千年来中国文人的心态。
-
王安石詩初探
-
作者:吴志达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政治家 封建社会 政治改革 政治理想 具体分析 世界观 杜甫 文学家 北宋
-
描述:的文学家。他的文学才能,在当时就备受文壇大师欧陽修的贊揚。自元人吴澄以來,就公認王安石堪与韓、柳、欧、苏齐名,同为散文大家。对他的詩歌,歷來虽有評論,但缺少系統的具体分析,且多半限于藝術的欣賞,有意无意地掩盖了王詩的思想光芒。因此,肾定得很不够。更应該注意的是:王安石生前死后,有許多政治上的敌人,他們为了达到攻击的
-
理之所必无,情之所必有(《牡丹亭》一解)
-
作者:成柏泉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汤显祖 女主角 爱情故事 封建时代 孔雀东南飞 反映现实 个性解放 封建社会
-
描述:下来还是
-
有关中国古史分期的若干问题
-
作者:杨向奎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5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史分期 古代东方 封建社会 公社 款制 土地制度 役使 周礼 中国古代社会 家庭
-
描述:概括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