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试论陆九渊的释道三教会通思想
作者:鲍希福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教合一  道外无事  心即理  发明本心 
描述:"与承续孟子道统的立场上,主张三教会通,吸收佛道的思想,以"道外无事"的本体论、"心即理"的心性观及"发明本心"的修养方法为纲要建立了融通儒释道三教的心学体系,成为儒家主张三教可以合一的第一人.
法斗争和我国地理学的发展
作者:暂无 来源:河北师大 年份:197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理学  地理科学  自然观  天人合一  形而上学  王安石变法  发明创造  法家思想  儒家思想  阶级斗争 
描述:弄和欺骗人民,宣扬“天命论”,“天人合一”等一套邪说,阻碍了地理科学的发展。今天,我们要遵循“古为今用”的原则,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批判孔孟之道,总结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
曾肇河:法财道
作者:刘瑾  来源:新理财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建筑  总公司  建筑工程  总会计师  投资项目  哲学思维  治国之道  数字化管理  总法律顾问  工民建专业 
描述:,2012年,他站上母校的校庆讲台,却说:“这30年,我的经历和学生没什么区别。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着时代变迁,惟有辛苦着,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从农业技术员到工程师,从计划统计员到总会计师,曾肇河的人生似乎带了许多传奇色彩,但熟悉他的人却知道,正是孜孜以求的好学精神,支持他顺利变换这许多角色。回顾这些年的经历,他脱口而出的是诸葛亮的《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专才?博才? 1982年刚毕业的时候,曾肇河被分配在国家建工总局一局四公司,3年的光阴他用一句话概括:“搞了三四个工程,写了一本高层建筑外脚手架的书。” 从工程师“改行”跑到计划财务部,并非无迹可寻。早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曾肇河已经在自学管理及财务知识。没想到这个自学过程居然持续了18年,其间还成书两本:超过15万字的《跨国公司计划管理》,及20多万字的《企业投资分析》,虽然未能出版,但就在这两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他奠定了后来财务管理思想的基础。
王安石“体佛用”的心理探析
作者:艾晓玉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儒学  儒学  佛学  佛学  心理分析  心理分析 
描述:对立,实则和谐统一,这为理解其复杂的哲学思想提供了心理学参考。
论元吴澄的四书学
作者:周春健  来源: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四书学  元代  学术史 
描述:元代大儒吴澄在对待朱熹四书学上,既有严属批评,更多的则是肯定与尊崇。在四书学"道统观"上,总体不越朱子之说的范围。在四书学上,他既肯定"尊德性",又主张"道问学",是元代"和会朱陆"风潮的代表人物。吴澄"于朱陆二氏之学互有发明",实际建立起了一种独立的学术品格,搭建了宋代理学向明代心学过渡的桥樑。
论汤显祖佛思想的交替转换
作者:任雪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儒家思想  佛教思想  思想转换 
描述:汤显祖作为我国一位伟大的戏曲家,其所处的时代正是明代社会各种思想汇聚并发展的时期,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得汤显祖身上呈现出、佛思想的交替转换,其一生徘徊于“检”和“游仙”之间,二者在其身上
科举制面面观
作者:赵民乐  来源: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举制度  王安石变法  科举改革  知贡举  北宋  科举考试  文献通考  诸科  《续资治通鉴长编》  培养和选拔 
描述:科举制面面观赵民乐科举兴自唐代,历经、元、、清,由兴盛完善而颓衰。科举兴盛时,曾造就过许多人才,历史上较多影响的人物,几乎都由此起家;科举颓衰时,又压制扼杀人才,遭到有识之士一致攻击痛斥
神宗与王安石的关系
作者:乐文华 陈小琼 戴文君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神宗  王安石  熙丰变法 
描述:神宗与王安石的搭档,对他两人也有重大影响。神宗与王安石的友谊,也可谓是封建君臣关系的典范。
神宗与王安石
作者:邬伯饶  来源:文化先锋 年份:194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神宗与王安石
神宗与王安石变法
作者:王才忠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保守派  历史人物  神宗  王安石变法  史学家  政治主张  地主阶级  名字  北宋  古代史 
描述: 神宗的名字是和王安石变法紧密相联的。王安石变法曾经引起了许多史学家和研究者的兴趣,写出大量的文章和专著。然而,对于和这次变法密不可分,且决定变法命运的神宗,在研究中却被忽视了。笔者认为有必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