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18)
报纸(76)
图书(15)
学位论文(5)
会议论文(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74)
地方文献 (40)
地方风物 (2)
红色文化 (1)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3(16)
2011(21)
2010(8)
2009(15)
2007(17)
2004(9)
2002(9)
1998(8)
1996(9)
1983(8)
按来源分组
人民音乐出版社(2)
东方今报(1)
牡丹(1)
辅导员(教学版)(1)
中国美术(1)
中国音乐学(1)
税收与社会(1)
中华书局(1)
广东史志(1)
上海修志向导(1)
花零余香 回首情更深―周亮工《舟中与胡元润谈秦淮盛时事次
作者:平志军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亮工  赏析  次韵  时事  求学生涯    先世 
描述:(1643),以守城功,擢监察御史。十七年(1644),入京。未十日,李自成农民军陷京师,明亡。遂间道南奔,从明福王朱由崧于江宁。因被诬“从贼”而下狱,继而闭门里居。顺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亮工迎降,授盐法道。此后,屡次升迁,官至卿贰。却仕途坎坷,命运多舛,一生“三仕三已”,三次入狱。尤其是入清后,官位虽显,却先后两次下狱,险些丧命。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卒于江宁。高宗时入《贰臣传》乙编。有诗文集《赖古堂集》二十四卷等多种著作传世。因其诗文成就,以及地位影响,人们常将之与同为贰臣的“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相比称,认为亮工“诗文未能成家,才名稍亚钱吴”。尤其与龚鼎孳,由于二人均爱才好客,仕途坎坷,人格心态,有着更多相似。如果单以诗歌成就而言,周亮工或难与三人相埒。但他不仅工诗善文,且留心篆刻之...
依弘表演艺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采风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研讨会  表演艺术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上海京剧院  《穆桂英》  《牡丹亭》  《白蛇传》  艺术中心 
描述:人士就其表演艺术及当下京剧演员培养展开讨论。
从《关雎》接受看《牡丹亭》的时代意义
作者:萧华荣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时代意义  文化精神  理解与解释  逻辑起点  人性解放  社会条件  个性解放  时代精神  汉儒  今文学派 
描述:《关雎》一类情诗被扭曲的艺术本性的复归,是当时社会文化精神变迁的一个投影。因此,笔者把这种理解作为考察《牡丹亭》时代意义的视点。
《燕纪事编年会按》评介
作者:朱凤瀚  来源:中国史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田野考古  《左传》  山戎  古史研究  《太平寰宇记》  《史记》  燕文化  《太平御览》  王权象征  燕国 
描述:《燕纪事编年会按》评介朱凤瀚燕国是西周初年分封于今北京一带的重要诸侯国,在姬姓诸侯国中存在时间最长,无论对于西周时期北方的开发,还是促进中原文化与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交融都起过重要作用
《金瓶梅》:半部中国古代妇女苦难
作者:余岢  来源: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瓶梅》  西门庆  古代妇女  吴月娘  潘金莲  男性社会  命运  杜丽娘  《牡丹亭》  婚姻制度 
描述:一个男子汉的心”.(第23回)的畸形性关系,以表现他们横遭性压榨的丑恶现象,抨击了女权难以伸张的社会现实.它名为“淫秽录”,实为半部中国古代妇女苦难.因此,它是一部既有风俗意义、又有心态价值
从《宋论》看王夫之辩证比较法的特点
作者:高平  来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夫之  《宋论》  王安石变法  比较法  经世致用思想  吴越王  宋太祖  比较分析  儒家学派   
描述:从《宋论》看王夫之辩证比较法的特点高平《宋论》是明末清初唯物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王夫之的史论专著。透过此书,不仅可以了解作者对宋代历史的许多精辟见解,而且可以从作者对这些观点的阐述与论证中,窥见
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读后
作者:韩毅  来源:中国史研究动态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研究  古代史研究  学术  20世纪  问题探索  李华瑞 
描述:。因此,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研究,从学术的角度做一系统的回顾与总结,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尚未有人从学术的角度对王安石变法研究做一系统探讨。对此问题探索的滞后,局限了我们对王安石
試論包拯的歷地位
作者:王远鸿  来源:安徽史学 年份:196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包拯  改良措施  范仲淹  富国强兵  王安石变法  基本内容  士大夫  三司使  封建时代  历史地位 
描述: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经济改良主张,以求改变当时积弱积贫的形势,达到富国强兵。包拯的改良主张,其主观上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为了巩固赵家王朝的统治,但是在客观上,“富国强兵”又是符合广大人民愿望的,是有实际意义的。包拯所提出的一系列改良措施,和范仲淹所提出的十大改革项目的基本内容相同,又和稍后于他的王安石的变法内容有许多相同之点和若干联系。于此也可证明,包拯是那个时代士大夫改革声波中的一员。可惜的是,包拯在这些方面的业迹还很少见之于介绍。在这里,笔者拟就包拯的时代和生平,包拯的政治、军事主张,包拯的经济改良措
中国美学范畴述略(4)
作者:李欣复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美学范畴  美学思想  学术文化思想  由盛转衰  个性主义  汤显祖  中国封建社会  独抒性灵  现实主义  王国维 
描述: 王安石变法失败,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标志。但是,封建制的衰落是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当城市工商业经济的发展,萌芽了资本主义因素,在学术文化思想上相应地发展出了反映市民生活和愿望的个性主义、自由思想,反映旧制度旧传统的美
敦煌乐资料概论(下)
作者:牛龙菲  来源:教学与研究(中学物理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敦煌乐资料概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