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9)
报纸(129)
学位论文(23)
图书(3)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83)
地方文献 (18)
宗教集要 (6)
地方风物 (4)
才乡教育 (3)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76)
2013(23)
2012(17)
2010(25)
2006(9)
2002(6)
2001(4)
2000(4)
1988(2)
1965(2)
按来源分组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
大学时代(A版)(1)
国土资源(1)
黄河建设(1)
粤海风(1)
中国农垦(1)
基础教育参考(1)
华章(初中读写)(1)
浙江学刊(1)
成人教育(1)
宏调中心应是价格改革
作者:刘煜辉  来源:经济展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价格改革  价格改革  货币调控  货币调控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  政策配合  政策配合  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  淡出  淡出  财政  财政 
描述:我们总是在争论,货币是要紧还是要松。实际上,以上问题的关键是货币调控是否还要继续担纲调控的主角。货币政策从一个“频繁操作、多做多错”的状态过渡到逐步淡出宏调的中心,由价格改革担纲、辅以财政政策配合
论折子戏:以汤显祖《牡丹亭》的考察为中心
作者:解玉峰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折子戏  牡丹亭  汤显祖  戏剧演出  中国民族戏剧  中国戏剧  历史演进  明万历  戏曲研究  寻梦 
描述:中国民族戏剧的演出,就其形态着眼,可略分为两类:一为全本戏,一为折子戏。全本戏,又称本戏、正剧,全本戏所演故事大都情节曲折、首尾完整;折子戏,有散出、散套、杂单、杂出等不同称名,相对全本戏而言,其情节表现大都是片断性的、不完整的。折子戏大都是从全本戏中脱离出
关于王安石与张居正清丈土地迥异结局的探析
作者:吴建华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居正  王安石  反对派  宋神宗  青苗法  探析  变法派  《宋史》  豪强地主  历史根据 
描述:关于王安石与张居正清丈土地迥异结局的探析吴建华一在中国封建经济史上,主要有两次较大规模的清丈土地运动。一次是宋神宗时王安石推行方田法,另一次即是明神宗时张居正推行清丈法。北宋建国,政府实行“田制不立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说 农民工原有土地承包权不变
作者:黄松有  来源:农家之友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  最高人民法院  农村土地承包法  副院长  土地承包权  承包方  发包方  土地补偿费  黄松  农民工 
描述: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说 农民工原有土地承包权不变
土地:每一块商品房开发用地都应是地王
作者:赵琨  来源:安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新闻事件回顾 11月4日,上海川沙新市镇A08-03地块以11.9亿元成交,因为有了264%的溢价水平,被冠以"地王"的头衔. 10月29日,中海再度携手九龙仓,出资41亿元夺得重庆江北嘴CBD体育公园地块,并由此"封王".
“撤村并居”不应是土地财政的升级版
作者:吴睿鸫  来源:西部大开发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农村社区  农村社区  诸城市  诸城市  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  行政管理机制  行政管理机制  财政  财政  升级  升级  农民  农民  星火燎原  星火燎原  组织单位  组织单位 
描述:之势。
增加土地供应是稳房价的治本之策
作者:叶锋  来源:中国产经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房价上涨  治本之策  土地供应  地块  城市  市场  交易  暂停 
描述:近段时间来,北京、上海、广州等热点城市又频频冒出高价地块甚至“地王”,引发市场的担心和疑惑:是不是新一轮的房价上涨周期即将到来?一些城市据此紧急暂停了高价地块交易。
杜甫文化影响的一瞥:以《牡丹亭》为中心的讨论
作者:刘晓凤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牡丹亭  人物设置  杜诗运用  杜甫影响  “情” 
描述:的传奇《牡丹亭》就是融汇诗圣精神和杜诗艺术,集中反映杜甫文化影响的作品。文章以《牡丹亭》为中心,从人物设置、杜诗运用及思想主题等方面分析了杜甫的文化影响。
论理学人性论的两个方向——以朱子和象山为中心
作者:彭永捷  来源:东方论坛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性论  朱熹  陆象山  理学 
描述:主张制欲 ,此与其反对甚烈的佛、老同道
角儿中心及其它:致吴绳武同志
作者:吴琛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汤显祖  民粹主义  舞台艺术  武同  莎士比亚  《牡丹亭》  置之死地而后生  王实甫  《红楼梦》 
描述:角儿中心及其它──致吴绳武同志吴琛来信及《江苏戏剧丛刊》都已收到,谢谢。拜读了大作①,我认为是篇很好的文章。观点鲜明,许多立论,是深切目前戏曲界时弊的。也是我平常对朋友们言谈感慨的,而我只停留在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