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四首“酒色财气”诗
作者:王培明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  王安石  苏东坡  文学评论  “酒色财气“ 
描述:相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和颇有文才的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他们俩在京都相国寺尽兴对饮。酒意正浓,佛印和尚乘兴挥毫写出一首“酒色财气”诗来: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往墙里藏。谁能跳出墙垛来.
古诗中的养生之道
作者:徐锐  来源:现代养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养生之道  古诗  《寿世保元》  卫生保健  龚廷贤 
描述:明朝龚廷贤所著《寿世保元》一书中有诗曰:“惜气存精更养神,省思寡欲勿劳心。食为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度百春。”这首诗在卫生保健方面含义很深,是告诫后人延年益寿的秘诀。
《散步》作者应是莫怀
作者:刘盛一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怀  《读者文摘》  《中国青年报》  教材选用  初中语文  内容形式  电视台  淡泊名利  1988年  1993年 
描述:1993年10月13日《重庆晚报》“特别信箱”发表莫怀戚的《关于一篇课文的署名》说:《散步》初于1985年发表在《中国青年报》,后被一些杂志乃至中央电视台、电台以不同形式转发。1988年甘肃
从《牡丹亭》看汤显祖的人文“情”怀
作者:暂无 来源:名作欣赏·文学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层面从而强有力地浸润到市民的思想意识形态中。人们正常的生存欲求和追求自由美满婚姻的愿望都被捆束在“存天理,灭人欲”的天条中,个性无处存身,人文无从谈起。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东南沿海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强烈要求个性解放也如滚滚洪流与程朱理学呈分庭抗礼之势。王学左派和罗汝芳、李贽等进步思想家对封建礼教神圣化的思想进行挑战和抨击。泰州学派王艮和颜钧分别提出“百姓日用是道”(王艮《王心斋先生遗集》卷一《语录》),“制欲非体仁”两个著名论点。李贽进一步戳穿道学家的虚伪面目:“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李贽《焚书》)他在《焚书》中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应“各以所好,各骋所长”以保持“未雕未琢”的自然天性。
梁份《怀葛堂集》版本考
作者:秦良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梁份  怀葛堂集》  版本  考古研究  《四库全书总目》 
描述:梁份《怀葛堂集》版本考
玄奘三藏的门人应是怀素宾列而不是怀素藏真
作者:李俊杰  来源:上海博物馆集刊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上海博物馆藏唐怀素《苦筍帖》,绢本,纵25.1厘米,横12厘米,有草书"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迳来,怀素上"十四字。此帖会入宋内府,历经元欧阳玄、明项元汴、清安歧等名家鉴藏,乾隆时会入清宫,后又为永瑢
古诗鉴赏题的几个设问角度
作者:于海生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商隐  贾谊  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  艺术手法  高考命题  汉文帝  求贤  王安石  古典诗歌 
描述:自1994年以来,诗歌鉴赏一直是高考的重要考题。从2002年起,又由客观题转变为主观题。题量也加大,分值也增多,测试的角度也逐年变化。三年来的高考试题及各处模拟试题,对诗歌鉴赏,命题者也在逐渐加重考
试论岑参七言古诗的艺术风格
作者:张学忠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七言古诗  岑参  边塞诗人  独特风格  七言歌行  胡应麟  诗歌  艺术风格  高适  初唐四杰 
描述:歌行,……高、岑、王、李,音节鲜明,情致委折,浓纤修短,得衷合度。”(《诗薮·内卷》)清沈德潜也说:“王、李、高、岑四家,驰骋有余,安详合度为一体。”(《唐诗别裁·凡例》)但前人在评论岑诗的具体风格时,亦有不够精当之处,即总是把岑参和高适的诗放在一起,统概之曰:“悲壮”。这种评论起源于宋朝严羽,他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讲道:“高岑之诗悲壮。”此后代相沿袭,成为定论。如胡应麟云:“高岑以悲壮为宗。”(《诗薮·内卷》)明高棅云:
古诗欣赏——从王安石的《孤桐》说起
作者:刘福荣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欣赏  王安石  《孤桐》  中学  语文 
描述:写孤桐的理想和报负。前三联描其形,第四联点其神。
胡应麟与《古诗十九首》
作者:赵燕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古诗十九首》  体格声调  兴象风神 
描述:胡应麟誉《古诗十九首》“兴象玲珑”,将之置于凌绝千古的崇高地位。这一体认与其融合“体格声调”与“兴象风神”的诗论主张密切相关。因此分析胡应麟对《十九首》的艺术批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其诗论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