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05)
图书(50)
报纸(18)
会议论文(4)
学位论文(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43)
地方文献 (18)
才乡教育 (10)
地方风物 (6)
宗教集要 (4)
按年份分组
2012(30)
2011(34)
2010(26)
2009(33)
2007(25)
2004(16)
2000(16)
1997(18)
1996(25)
1990(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9)
江西教育(7)
江西社会科学(3)
兰台世界(3)
抚州师专学报(综合版)(2)
学苑教育(2)
当代江西(1)
中国职工教育(1)
上饶师专学报(1)
高校理论战线(1)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柒 象山书院
作者:暂无 来源:学苑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象山书院  陆九渊  江西省  南宋  贵溪市  中国古代  创始人  著名  象山先生  程朱理学 
描述:象山书院位于江西省贵溪市。首创于南宋谆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当时称作"象山精舍"。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其创始人为陆九渊(1139
关于鹅湖之会与鹅湖书院
作者:李才栋  来源: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鹅湖之会  讲会  会讲 
描述: ;现在海内外学者又将举行第三次“鹅湖之会” ,我们应继承和发扬鹅湖之会各抒己见 ,追求真理的传统 ,促进理学、书院、讲会、会讲的研究 ,推动学术文化的进一步繁荣
象山书院大事年表
作者:陈炎成  来源:江西教育科研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象山书院  陆九渊  大事记  贵溪  天山  讲学  大事年表  教育科研  明万历  登山 
描述:大事记门人彭兴宗去贵溪应天山访问朋友,因登山游览,见“陵高而谷邃,林芦而泉清”,于是与诸友商议,迎请陆九渊来此讲学。陆九渊以祠禄官闲居故乡,很想办一所书院。接到彭兴宗邀请之后,登山游览,深感满意。彭
贵溪象山书院
作者:黄庆来  来源:江西教育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象山书院  贵溪  天山  公元  崖墓群  阴翳  层峦  文化古迹  金溪 
描述:山游览,为“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的景致所陶醉,乐不思返,觉得这是读书讲学的
略论中国古代书院及其教学
作者:邓存瑞  来源: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鹿洞书院  古代书院  学术研究成果  教学方法  陆九渊  质疑问难  教学内容  学术交流  教育教学  师生关系 
描述:略论中国古代书院及其教学
陆九渊与书院教育
作者:杨布生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氏  书院教育  陆九渊  心学  象山先生  白鹿洞书院  陆学  朱熹  教育原则  天山 
描述:年来才有所改观。近著《中国教育通史》和《中国教育家评传》有了他的专节及专章。为了总结古代教育思想和经验,表彰陆氏办书院的业绩,根据《象山先生全集》(《陆
中国古代书院的学风
作者:杨荣春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书院  立钻  王守仁  学风  宗旨  许谦  中国古代  陆九渊  书院  情谊深厚 
描述:时间做学问功夫。可见古代书院尽管是进行封建教育的一种讲学机构,但是用一刀切的办法把它全盘否定,也不能说是恰当的态度。本文就有关中国古代书院的学风问题,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古代书院的学风,主要表现
白鹿洞书院重建
作者:区秀康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鹿洞书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庐山国学  重建  陆九渊  冯友兰  江西省  理学家  周谷城  星子县 
描述:1181年又请陆九渊登白鹿洞讲坛讲学,并将其讲稿定为书院之讲义。至此白鹿洞书院,达鼎盛时期,成为宋代四大名书院中最有影响的一所书院。在元、明、清三代,书院屡经兴废,但影响长存。解放后,国家多次拨款
书院的学术研究与人材培养
作者:周铭生  来源:教育评论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院教学  学术研究  古代书院  岳麓书院  读书治学  陆九渊  朱熹  藏书  历史作用  讲学 
描述:,进行考订校勘,以确定图书的真伪,正误和优劣。这些人逐步积累和掌握丰富的研究成果,皇帝请他们侍讲,以质史籍疑义,继而扩大为帮助宫廷宰臣学习。唐代的丽正书院和集贤书院即是如此。私人读书治学,待学有所
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书院
作者:郭齐家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院教学  古代书院  白鹿洞书院  陆九渊  朱熹  讲学  学术研究  学生  讲会制度  官学 
描述:讲学活动的书院,在当时还不普遍,规模一般也不大,没有形成规章制度,但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已开始萌芽了。由于官学衰落,士人失学,一些好学之士乃另辟蹊径,利用流行的印版书籍,建屋藏书,读书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