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管子》研究导论(续)
作者:史太因 周一沙  来源:管子学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管子  思想体系  中国古代  儒家  王安石  桑弘羊  孟子  经济观点  基本内容  经济政策 
描述:为了彻底了解荀子类似论述的意义,必须了解出现这些论述的社会背景。罗根泽的《管子探源》一书对世界观产生的阶段勾画得很好。对这一世界观可以作如下定义:力图加强农业,力求最大限度削弱手工业和商业。对辅助行业持否定态度的新观点大约产生于战国中期,但得到广泛的流传则是在汉朝初期。
浅谈儒法斗争与我国数学的发展
作者:武汉师院数学系七二○三班理论小组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数学的发展  儒法  劳动人民  儒家  科学事业  生产实践  王安石变法  路线斗争  《九章算术》  唯心论 
描述:。两千多年的儒法斗争,给予数学以极其深刻的影响。随着批林批孔运动的纵深发展,肃清反动的孔孟之道对于自然科学包括数学在内的阻碍和破坏作用,正确评价法家思想的进步作用,很有必要。
《周礼》畿服所见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作者:彭林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方分权  中央集权  郡县制  传统思想  本质区别  儒家  中央与地方  礼乐  孟子  制度 
描述:调,因此,它采用了分封制的外在形式。但是,春秋以降,天于受制于列强,形同“告朔之饩羊”的局面使它不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志和情
作者:唐玉文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志”  “情”  中国古代文论  “诗言志”  诗歌  《毛诗序》  陆机  儒家  汤显祖  韩愈 
描述: 志和情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概念,其地位是在先秦时期确立的,两千多年来,虽沿革沧桑,但其重要地位有增无降,这是颇有研究价值的。
明中叶学者的儒释之辨:以王守仁、罗钦顺为例
作者:陈志明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守仁  罗钦顺  儒释  明中叶  理学家  儒家  陆九渊  佛教  宋代理学  王阳明 
描述:策,地方官学、书院的教材,也离不开朱学的典籍。宋代理学兴起之际,面对着以释、老二教作为对手的环境,理学家采取了两种策略:一方面从理论架构上吸取佛教和道教的精华;另一方面,在建构了理学自身的体系后,又对佛
对古典戏曲理论中主情说的评判
作者:蔡钟翔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主情说  古典戏曲  汤显祖  戏曲创作  教化说  人物塑造  儒家  情感因素  本质认识  戏曲理论 
描述:和。主情说为戏曲创作方法开拓了新路,利用梦幻的形式达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巧妙融合。主情说也促进了对戏曲本质认识的深化,把人物塑造提到中心的地位。
二程的崇儒重道思想
作者:卢广森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崇儒重道  程颐  王安石  三纲五常  北宋王朝  儒家  求贤  三代之治  思想统治  司马光 
描述:程颢、程颐两兄弟,是我国北宋时期唯心主义的哲学家和地主阶级的政治家。他们在建立理学体系的过程中,提出崇儒重道,试图从理或天理的高度,论证封建主义制度,伦理道德的“永恒性”和“合理性”,对北宋以后的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今天,我们对崇儒重道思想进行剖析,对于进一步肃清封建主义残余思想仍有积极意义。
元代文化与元代文学
作者:左东岭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代文化  民族歧视  儒家  元代文学  中国文学  汉族  山林  当权者  虞集  汉人 
描述:有时它也不免打个趔趄而
略论孔融其诗其人
作者:王伟英 杜少平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融  曹操  胡应麟  思想轨迹  党人  离合诗  内心世界  儒家  政治现实  政治理想 
描述:研究孔融找到一个最佳透视角。
请读一段经
作者:王得后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文化  男女有别  变革者  “创造性转化”  《圣经》  孔夫子  十三经  儒家  《周礼正义》  汉民族 
描述:一 我汉民族历史悠久,而且有经。五经、九经、十三经。不似《圣经》,有如《圣经》。然而,我们的经,在我国思想和学说鼎盛时期还没有这样吓人的头衔;把本来和诸子平起平坐的某些著作抬高到神圣的"经"的地位是后来的事;而且愈来愈多。幸而止于十三而已矣。--凡事总有一个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