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高中历史“双综合”主干知识导学 第六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
作者:陈伟国 王洪中 孙秀梅 王跃然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知识导学  高中历史  历史经验  中国古代  北魏孝文帝  青苗法  商鞅变法  王莽改制  孝文帝改革 
描述:高中历史“双综合”主干知识导学 第六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
从政体的视角研究藩属制度的新成果:黄松筠《中国古代藩属制度
作者:马卫东  来源:东北史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制度研究  中央王朝  理论探讨  理论问题  政体  分封制  综合研究  实体  重要课题 
描述:中国古代藩属制度研究,是中国边疆史、疆域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关于中国古代藩属的探讨,断代研究多于综合研究,制度考证多于理论探讨,这使藩属制度研究少有通史、通论类的专著
中国电影同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谢铁骊  来源:电影艺术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红楼梦》  中国传统  真实性  《牡丹亭》  电影艺术创作  社会生活  脂砚斋  人情物理  人情世态 
描述:电影在西方诞生后,很快就传到了我国。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第一次放映了西方的电影,当时被称作“西洋影戏”。1905年,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拍摄了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这部影片的拍摄,不仅标志了中国电影的诞生,而且更有意义的是,它与...
玉器与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宣炳善  来源:世界文化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昆仑山  玉器  《天工开物》  《古今图书集成》  于阗  玉石之路  和田玉  《中国科学技术史》  《周礼》 
描述:中国、墨西哥、新西兰是世界上三个以玉器制作闻名的国家,中国的玉器则强烈地体现出自己的文化特色。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中说:“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中国古代最优质的玉来自
阅读千年:走出传统文化的怪圈
作者:秦晖  来源:中外企业文化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不抑兼并  王安石变法  权力制衡  走出传统  司马光  “性恶论”  性善论  伦理中心主义  自由放任  小共同体本位 
描述:先生开创“大历史观”、柏杨开创‘中国人史观”都是非常有益的尝试,秦晖先生从怪圈症结角度演绎,续增先生从文化结构的形成角度,都可以称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历史应当多角度多视点地观察和备述,才能使得历史呈立体状、多色彩状。其实方法和角度很多,李约瑟从科技角度已有成功论著(不过工程太大),今后从生产方式、交换方式、人口生产、行政方法……都能演绎历史,只是我们考虑到刊物的特点,只能拣着简洁明快的刊发。希望能有各路专家大胆试探,我刊会为您作铺垫和予以协助的。
中华传统文化本原考略
作者:叶万松 李德方  来源:中国智库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  形成与发展  中庸  儒家思想  文献记载  和谐  礼乐制度  周礼  仰韶文化 
描述:形态数千年来传承与发展的总体表现。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戏曲文学的制约
作者:肖善因 王红肖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文学  西厢记  事件  牡丹亭  尤金·奥尼尔  情节  创作主体  杜丽娘  人物性格  汤显祖 
描述:文试图回答这一问题,并从文化的角度,探寻其形成渊源。
TANG XIANZU and "PEONY PAVILI
作者:Gu Yubao  来源:中外文化交流:英文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剧作家  中国历史  传统文化 
描述:f ancient China. In the 1950s, Chairman Mao wrote a famous poem as his comments on
多情谁似《牡丹亭》
作者:步玉琴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剧  传统文化  舞台演出 
描述:在中国戏曲古典名著中,《牡丹亭》确实是一个不朽的存在。它的不朽,不仅由于它是一部享誉世界的名篇巨著,那些缠绵、清幽、瑰丽、飘逸的千古绝唱产生着超越时空的深远魅力,它更是一部展示着人类生命庄严,强烈体现着人间至深至爱的纯真之情,寄托着几千年来中国文人对精神自由和美好理想追求与向往的旷世杰作。
经学应是文献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作者:朱杰人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学  文献学专业  基础课程  传统文化 
描述:主义精神文明。”本着这一精神,我们以“经学与文献学的关系”为题,邀请国内一些学者笔谈。我们希望笔谈能够引起人们对经学的关注,促进学术的全面繁荣。据悉,由北京大学学者主持的《中华儒藏》已于2004年4月启动,由清华大学和新加坡大学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本年11月在北京举行,种种迹象表明,正确评价经学,给经学以应有的地位的日子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