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47)
报纸(79)
图书(24)
会议论文(1)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13)
地方文献 (25)
宗教集要 (7)
地方风物 (3)
红色文化 (2)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3(19)
2012(25)
2009(14)
2008(18)
2006(42)
2004(52)
2003(30)
1999(5)
1997(7)
1987(7)
按来源分组
武汉出版社(7)
财会月刊(1)
小学教学设计(1)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旅游教育出版社(1)
崇文书局(1)
文物出版社(1)
新一代(1)
湖北文史资料(1)
文教资料(1)
大医精诚——读《婴童病案》有感
作者:冯晓纯 孙丽平 高育林  来源: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婴童病案》  王烈经验  名医学术 
描述: ,积多年之医疗案例 2 15例 ,汇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大成之作。全书分撰者学术大略、新生儿病案、时行传染病案、婴童病案、社会评述等 5大部分。该书梓行之际 ,受到中医儿科泰斗董廷瑶老先生及长春中医学院胡永盛教授的高度评价 ,并题词以致贺。王老在学术思想上宗千古名师钱仲阳 ,他提出学习中医要分三步走 :学习、继承、创新。学习是基础 ,继承是前提 ,创新是提高 ,此三者相辅相成 ,不可偏废。此论与钱乙“尊古、创新”之学术思想可谓异曲同工。导师在临床实践中善于创新 ,提出许多新的学术观点及证治方法。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 ,他认识到感冒之热由毒而起 ,提出风毒论。并以千古效方银翘散治疗风热感冒屡试不爽 ,而其君药为金银花及连翘 2味辛凉解毒药为佐证。古论有“无毒不起热 ,热因毒而起”。在实践中感冒发热之病例 ,在治疗时每每加...
楹联是最具生命力的一种艺术——读《楹联丛话》有感
作者:邸玉超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楹联  生命力  艺术  对联  纪晓岚  民俗文化  故事  特性  桃符  王安石 
描述:逊题桃符于寝门,嫌其词不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故王安石云: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而在桃符上题对子,则是孟昶开先例。楹联传承至明清,最为兴盛,明太祖朱元璋曾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行出观,以彰其风气。《楹联丛话》共十二卷,又“续话”四卷,叙楹联故事,记庙祀、胜迹联墨,传联家格言佳话,洋洋十八万言。既有脚踏实地的记录,亦有耳耳相传的收集,且专家术语,偶加品评,一步到位。乃是时下联家十分推崇的楹联专著。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体,除了与其他文体有着共同之处外,还有着智力游戏和文字游戏的特性,文人墨客不可不读,门外之人茶余饭后一阅,亦颇为有趣。如果有雅兴,不妨研墨一试,可调身心,可增智慧,生活可陡生乐趣和色彩。《楹联丛话》的楹联故事颇为可读。如下几则:一日,一位联家采风乡间,饥渴难耐,见路...
青山伴英灵——访省“一大”会议旧址有感
作者:梓夫  来源:支部生活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共产党人  会议  云南  逮捕  大革命失败后  工作重心转移  党员干部  蒋介石  蒙自县  吴澄 
描述:名,同时公布了一批通令缉拿的共产党人名单,赵琴仙、陈祖武、罗彩不久被捕并遭杀害,白色恐怖笼罩在每一个共产党人的头上。此时,党及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和
尊古而不泥古 勇于创新──读《婴童病案》有感
作者:王艳斌  来源:吉林中医药杂志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婴童病案  老中医经验  王烈  医籍评介 
描述:术大略2篇,所给病种176种,收集病案215例。其中新生儿病案13种病证,15例;时行传染病案32种病证,38例;婴童病案131种病证,162例。此外还有社会评述文章4篇。书后附录小儿汤药煎服说明和小儿哮喘家庭治疗。书中介绍的病案均出自王老四十余年的医疗实践,内容真实,经验新颖。余反复拜读,字斟句酌,获益颇深,无论对临床医疗、课堂教学以及科学实验均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此书的宝贵经验固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王老的尊古而不泥古,勇于创新的思想正是其捕鱼之渔。 王老在此书的绪篇中即提到,宗千古名师钱仲阳。钱乙是中医儿科的鼻祖,特别善于继承古法与创研新方相结合,王老正是以钱乙为榜样,在他工作的最初几年就读完了学院馆藏的清代以前的儿科古医籍及有关儿科方面的原著。在研究每个病案时,他都溯本求源,找...
浅论《牡丹亭》的悲剧属性——读汤显祖《牡丹亭》有感
作者:杨晓昕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悲剧  封建礼教  美学家  戏曲 
描述:浅论《牡丹亭》的悲剧属性——读汤显祖《牡丹亭》有感
一份反党的自白书:评张春桥《一九七六年二月三日有感
作者:李志远  来源:教育革命 年份:197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白书  华国锋  毛主席  四人帮  无产阶级  反革命  王安石  党中央  三日  正确路线 
描述:自白书——《一九七六年二月三日有感》,再次表明了四人帮与我们党和革命人民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反革命
读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有感
作者:贾祖华  来源:浙江水利志通讯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读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有感
倾倒众生,望穿百年:观青春版《牡丹亭》有感
作者:韩江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戏曲文化  戏曲文化  市场化推进  市场化推进  现代社会  现代社会  古典艺术  古典艺术  现代艺术  现代艺术  当代人  当代人  汤显祖  汤显祖 
描述:当代人对戏曲的兴味索然与关注寥寥,不仅直接阻断了戏曲文化的市场化推进,更加剧了这种古典艺术与现代社会之间的陌生感。摇曳在风华渐逝的冷淡年岁中,戏曲以一种愈发孤绝的姿态,疏离在光影斑驳的现代艺术之外,持续着曲高和寡的尴尬与冷清。作为汤显祖的经典之作,《牡丹亭》在未经“青春化”之前
亲近母语走进生活:教学《师恩难忘》一文有感
作者:鲁良东  来源:教育界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故事  生活  语文  教学观 
描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同时让生活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语文老师要提升自身的生活素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让语文学习使学生受用一生.
亲近母语 走进生活:教学《师恩难忘》一文有感
作者:鲁良东  来源: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故事  生活  语文  教学观 
描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同时让生活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语文老师要提升自身的生活素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让语文学习使学生受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