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王世强、孙永生、严士健、王梓坤和刘绍教授的5部数学文集由
作者:李仲来  来源:数学通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师范大学  数学科学  科学研究  博士学位  学位论文  三角多项式 
描述:王世强、孙永生、严士健、王梓坤和刘绍教授的5部数学文集由
复吴炳真貌 使粲花生辉——评戏曲专著《吴炳与粲花》
作者:哈九增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品  戏曲发展  剧作家  汤显祖  中国戏曲  吴炳  不同角度  种曲  花生  自相矛盾 
描述:。吴炳作品问世后即为世人看重,长期以来视为佳作,演出不辍。明末即有著名演员上演粲花五种曲佳话,清初大
我国最早全面论述戏曲修辞的著作——明王骥德的《曲律》
作者:宗廷虎  来源: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修辞理论  王骥德  曲律  戏曲语言  修辞手法  汤显祖  戏曲理论  小说修辞  修辞学  明代 
描述:关注。我国戏曲修辞理论萌芽于宋代,到了元代虽有一定的发展,但真正粗具规模的还是明代。明代涌现了一批戏曲理论家,在他们的影响下,万历年间王骥德的《曲律》一书问世
花非花——从昆曲电影《牡丹亭》谈戏曲与电影交融的魅力
作者:周湘玟  来源:当代电影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戏曲舞台  电影导演  汤显祖  昆曲  表演程式  戏曲电影  中近景  美学特征  中国戏曲 
描述:,也可以从近景中清晰地看到她的一颦一笑,体察到她最幽微的心理和情绪的变化。这种审美享受,是只有银幕才能给予的,然而它又是戏曲。昆曲电影《牡丹亭》,从唱腔到表演程式,都是最严
戏曲之理,通古今之变:安葵《赏今鉴古集》读后
作者:徐燕琳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美学  汤显祖  戏曲理论  戏曲研究  综合论  戏曲创作  古今  创作理论  创作心态  戏剧家 
描述:长期以来,古代戏曲研究与当代戏曲实践虽然各有各精彩,却一直缺乏有力的衔接与沟通。这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因为曲的开创毕竟为时不久,理论和经验的积累酝酿都需要一个过程,而这段时间曲坛又如此风云激荡
从随俗到雅化:明清戏曲中"集句诗"的文学史意义
作者:杨经华  来源:飞天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清戏曲  雅化  明清传奇  牡丹亭  长生殿  中国古典诗歌  明代戏曲  汤显祖  诗学  宋代 
描述:以来,集句一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历代文人展示才华的诗体.
试论《紫钗记》中汤显祖的“至情”思想
作者:阮素芳  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钗记》  《紫钗记》  汤显祖  汤显祖  至情  至情  叛逆  叛逆 
描述:汤显祖是明清文学中建树颇多的人物,无论在思想领域还是在政治领域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文学领域中他提出了“至情”的思想,更是令人惊叹。本文通过对《紫钗记》的分析着重探讨了汤显祖的“至情”思想
解读中西两位名作家——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的戏剧异同
作者:刘开富 唐宓  来源:电影文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汤显祖  汤显祖  戏剧  戏剧  异同  异同 
描述: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是同辈人,虽相隔天涯海角,但相似之处颇多,差异亦显著,两位都集中反应了当时的中、西方社会生活、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审美心理以及戏剧艺术实践等方面的区别。本文从戏剧艺术、文化背景
为善之叹,终废之悲:浅论汤显祖尺牍的创作特色
作者:肖咏芳  来源:东京文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尺牍  尺牍  创作特色  创作特色     
描述:进而了解这位伟大文学家"为善之叹,终废之悲"的一生.
从“汤沈之争”看汤显祖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
作者:王维  来源: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意趣神色”  “意趣神色”  “神情合至”  “神情合至”  道禅思想  道禅思想 
描述:本文通过"汤沈之争"中汤显祖对于声律问题的看法,并结合其学术思想的分析,试图找出他的"意趣神色"等美学思想的形成原因。另外,根据汤显祖的诗歌和戏曲实践,本文将进一步印证"意趣神色""神情合至"等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