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善论杜:重韵与重格
-
作者:杨胜宽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陶渊明 欧阳修 诗学观念 自然天成 王安石 艺术风格 重韵 诗歌理论 宋代士人
-
描述:陈善论杜:重韵与重格
-
沉潜中的智慧人生
-
作者:田永明 来源:思维与智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钱钟书 大智慧 语言学 王安石 女青年 《管锥编》 生活的智慧 小聪明 意志品质 人生智慧
-
描述:王安石曾写过一篇著名的短文《伤仲永》,说年纪小小的仲永便能作诗,但他父亲却以此为赚钱的资本,结果,这个孩子最终成为庸人。还有一篇短文说,有两个学画画的孩子,一个经常参加各种比赛,并且经常获奖;一个把
-
超越四合院
-
作者:李国文 来源:建筑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合院 心理健康 李清照 西府海棠 上尊下卑 社会等级 王安石 封建制度 除四害 坐北朝南
-
描述:东倒西歪屋的,差不多我都住过了。那方方正正的结构,坐北朝南的位向,上尊下卑的次序,内高外低的级差,是最典型的体现封建社会等级现点的建筑物。而自成一体的“小院昨夜又东风”的独立状态,“关起门来当皇上”,也很是
-
古代诗歌运用“比、兴”的特点及其发展
-
作者:陈祥耀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朱熹 统治阶级 毛传 古代诗歌 领袖 孔颖达 王安石 发展情况 形象思维
-
描述: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我国古代诗歌最早突出地运用“比、兴”的是《诗经》中的作品。《诗经》运用“比、兴
-
苏东坡在合浦
-
作者:周家干 周謇 来源:文史春秋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东坡 荔枝 雷州半岛 合浦 王安石 龙眼 南流江 唐宋八大家 清乐 宦途坎坷
-
描述:琼州海峡天水相连,巨浪滔天。一艘木帆在海面上颠簸着驶向雷州半岛。舱内一灯如豆,一个头戴方巾身穿微服,年约65岁的老人,危坐灯下,一面捋着胡子,一面翻看着一部手稿。老人身旁的一个青年,倦睡如泥,时而发出阵阵鼾声。舱外睡着一条乌嘴黄狗。老人将书稿翻到最后...
-
苏颂与史学
-
作者:陈光崇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敏求 契丹 王安石 欧阳修 史学家 国史 翰林学士 四库全书总目 监察御史 典章制度
-
描述:阁为储才之地,藏书极多,苏颂刻苦钻研,积累了渊博的知识,对历代典章制度尤为娴熟。神宗即位,由颖州召拜知制诰。王安石荐秀州判官李定,特擢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苏颂与宋敏求、李大临以为不循旧制,相继封
-
批评家与生活
-
作者:汪浙成 来源:上海文学 年份:196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贺 生活实际 艺术技巧 思想内容 王安石 文艺作品 临危不惧 文学史 边疆 战争
-
描述:分逼真生动,形象鲜明,色彩浓艳。
-
欧阳修慧眼荐才
-
作者:向邦文 来源:贵州文史天地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 曾巩 奖掖后进 仕宦生涯 举荐人才 录取标准 文学家 人生经历
-
描述:否,不论恩怨如何,他都热情扶持,竭诚荐举。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的王安石、曾巩、苏询、苏转、苏辙,都曾得到过他的提携、举荐。王安石自幼喜读诗书,据说能过目不忘而至终生。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欧阳修
-
强健的筋骨 不屈的品格--《梅花》赏析
-
作者:张贯杰 来源: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 王安石 宋神宗 保守派 阶级矛盾 政治主张 政治家 文学家 墙角 改革派
-
描述:仍不改变自己的政治主张,仍然保持着“孤芳不变”的节操,从这首《梅花》诗中,亦可见其气节。“墙角数枝梅”,“墙角”,是不引人注意的角落,“数枝”,是说数量不多,与后边的“独自开”相呼应。意思是说,在不引人注意的墙角,生长着数
-
别把主动句当做被动句
-
作者:陶蔚南 王尔楷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被动句 主动句 叙述句 主语 王安石 谓语动词 《五人墓碑记》 字标志 答司马谏议书 概念间关系
-
描述:别把主动句当做被动句陶蔚南,王尔楷句型分类由广义而言,被动句也是叙述句。二者的中心词都是谓语动词。由逻辑的概念间关系讲,被动句与叙述句不能平行并列,它只是叙述句中派生出的附类。常见的语法书章节排列先是叙述句,接着为被动句。这只说明表层的先后顺序,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