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012)
报纸(1579)
会议论文(60)
图书(33)
学位论文(2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398)
地方风物 (192)
地方文献 (75)
才乡教育 (17)
红色文化 (9)
宗教集要 (9)
非遗保护 (7)
文化溯源 (6)
按年份分组
2013(183)
2012(327)
2010(446)
2006(86)
1997(89)
1991(27)
1990(26)
1982(41)
1981(31)
1980(18)
按来源分组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3)
写作(9)
作品与争鸣(3)
钟山(3)
文艺杂志(3)
保定晚报(3)
青少年文学(1)
广东科技报科技文化周刊(1)
教书育人(1)
求是杂志(1)
晋“作爰”辨析
作者:杨作龙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授田制  换土易居  《周礼》    “作”  《左传》  《说文》  余夫  作州兵  《公羊传》 
描述:晋“作爰”辨析洛阳师专历史系杨作龙据《左传》值公十五年载,晋惠公六年,秦晋韩原之战后,晋惠公被俘。为此。晋大夫乞“朝国人而以君命赏,……晋于是乎作爰。”此事件据《国语·晋语三》载:“令国人
畯后稷新考
作者:张希峰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  后稷  《七月》    大夫  《周礼》  农神  周人  南亩  《左传》 
描述:启源《毛诗稽古篇》、崔述《风偶识》、胡承珙《毛诗后笺》、马瑞良《毛诗传笺通释》、陈奂《毛诗传疏》等,皆祖述毛传郑笺,大同小异。
秦汉以前的公社、制和赋税
作者:秋涛  来源:历史教学问题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家庭公社  孟子  农村公社  土地分配  井田制  甲骨文  周礼  赋税  共同体  土地制度 
描述:两次举行祭肥:春祭在开始春耕时求神保佑,秋祭在收获时谢神.这两次祭神名为"祭社",有时就简单称为"社"(如春社、秋社),祭社也必祭稷(五谷神),所以社稷连称,通常只单称"社",说社,稷就包括
卜辞裒及其相关诸问题
作者:张政烺  来源:考古学报 年份:197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卜辞  甲骨文  诸问题  考古学  说文解字  诗经  周礼  殷代  用法  经典释文 
描述:三期一见;3.兕,皆见于第五期。甲骨文又有一个常见的字 《前编》2.37.6皆见于第一期,只有(臼土)一种用法,和田文义完全相同,其字从臼、从土,表示双手取土,
南宋籍古今杂谈
作者:林正秋  来源:杭州通讯(生活品质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宋  汉文帝  说文解字  春秋战国  宋高宗  唐玄宗  周礼  先农坛  播种 
描述:,据辞书上解释说,是天子亲耕的田亩。东汉《说文解字》说:籍,借也。意思是说天子借民力治之,以奉宗庙。故称籍。一、籍的历史天子籍之制,据《周礼》载,始于周朝。春秋战国时,天子籍千亩、诸侯
王安石瑶巧对诗
作者:莲子  来源:马小跳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安石瑶巧对诗
两宋牧探析
作者:徐黎丽  来源:开发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畜牧业  探析  《续资治通鉴长编》  北宋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王安石  西南少数民族  军事需要  处于战备状态 
描述:两宋牧探析徐黎丽一、两宋牧兴置的原因两宋牧兴置的重要原因有二。首先,与两宋频繁的战争有重大的关系。北宋的统一,只是在较大范围内的局部统一。除此而外,还有辽、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先后与之鼎足而立
“华(huā)”,还是“华huá”?
作者:丁勤中 佟海梅  来源: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华”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读音  中学  语文 
描述:“华(huā)”,还是“华huá”?
对元祐化应重新评价
作者:刘文瑞 拓荒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祐  新评价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定变  《论财利疏》  答司马谏议书  袁氏世范  轩然  历史倒退 
描述:王安石变法,在北宋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元祐化则是这次变法的终结。长期以来,人们对王安石变法褒贬不一,但一般肯定变法者则否定元祐化,否定变法者则肯定元祐化,二者必居其一,把这个问题绝对化了
“元祐化”中的黄庭坚
作者:黄宝华  来源:河池师专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庭坚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宽猛相济  《神宗实录》  元祐  反变法派  吕惠卿  苏拭  朋党之争 
描述:论证山谷在元祐化中的思想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遭遇。在论述山谷对王安石及其新法的态度上,对过去一些通行的观点多所驳正,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