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7)
报纸(70)
会议论文(4)
学位论文(3)
图书(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24)
地方文献 (9)
非遗保护 (1)
宗教集要 (1)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1(13)
2009(10)
2008(11)
2005(7)
2004(5)
1997(4)
1987(5)
1983(2)
1982(4)
1937(1)
按来源分组
名作欣赏(4)
大理学院学报(1)
辞书研究(1)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
南京大学出版社(1)
齐鲁书社(1)
中学生百科(1)
剧学月刊(1)
中华诗词(1)
天涯(1)
信息应是经营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程广华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杂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信息社会  经营管理  保障  市场经济  科学决策  市场竞争  捕捉 
描述:在现代经营管理与市场经济结合中,必须不断创新科学决策,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大量事实证明,我们在市场竞争中角逐,谁能以敏锐的眼光捕捉信息,谁就能捕捉到商机,从而捷足先登,独享其利。因此,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都要练出一双目光四射的信息眼,注意捕捉信息,善于利用信息,从而享受信息给我们带
《世医得方》伤科证治特色
作者:邹来勇 涂国卿 汤群珍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危亦林  《世医得方》  伤科 
描述:《世医得方》系元代骨伤科医家危亦林所著,其对骨伤科病症的治疗,最重要贡献是悬吊过伸复位法治疗脊柱屈曲骨折。而在伤科方药应用方面,危氏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不但载有经验古方,而且详述了家传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时钟延缓应是相对效应
作者:张坤书  来源:河南城专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时钟延缓效应  狭义相对论  S系  洛伦兹变换  S’系  时钟变慢  参照系  观察者  同时的相对性  固有时间 
描述:本文利用洛伦兹变换的两个前提条件,并且严格按照S(x、y、z、t)系和S’(x’、y’、z’、t’)系中对时空坐标的符号规定,对狭义相对论时钟延缓效应的相对性进行了论证.
阳极应是电解工艺的重要标志
作者:李建奎  来源:云南冶金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铝电解  阳极效应  效应管理  提高电流效率 
描述:在分析论述阳极效应发生的机理和特征基础上 ,阐明了阳极应在铝电解中的重要意义 ,并结合我公司对阳极效应的管理 ,摸清单槽的运行情况 ,进行微机跟踪记录
《世医得方》眼科学术成就举要
作者:肖家翔  来源:黑龙江中医药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眼科    形成与发展  病因病机  中医世家  辨证  五轮八廓学说  眼病  危亦林  木论 
描述:《世医得方》为元代医学家危亦林所著.亦林出身于中医世家,其伯父熙载精于眼科,亦林得其真传,因而在《世医得方》中列“眼科”,一卷,以明后学,影响极大,兹就是书有关眼科论述作一探讨,举其要者于后,冀
语感应是汉语言的能力训练
作者:邵长英  来源:新课程(中)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习者  记忆  汉语言  效应  神经元  语言信息  语言刺激  熟悉程度  节奏  映象 
描述:语感是学习者对语言信息的敏感反应,是语言训语的熟悉程度。语感产生的原理是语调、节奏、流的反复刺激使学习者在特定的神经元之上留下"声音映象"。这种内在映象遇到外界语言刺激,使"听觉与概念相连结
危亦林及《世医得方》
作者:相鲁闽  来源:河南中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危亦林  《世医得方》  外伤科  麻药 
描述:科兼妇人杂病三十三门,五
对元代名著《世医得方》的研究
作者:徐春娟 陈荣 陈建章  来源: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危亦林  《世医得方》  学术思想  现代研究 
描述:、玉屏风散、归脾汤、二妙散等活跃在现代临床;《世医得方》早年就传至日本、朝鲜并对其骨伤学形成了影响,脊椎骨折复位及固定术技术等使中医正骨在中世纪流传至西方。元代危亦林的《世医得方》突出成就主要是骨伤科
叠加应是媒体融合的本质要求
作者:苍立新  来源:传媒观察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媒体  新媒体  叠加效应  网络媒体  融合发展  受众  媒介融合  传播手段  信息传播  传播方式 
描述:交错织成的传媒大
测试应是过程依赖还是内容依赖
作者:丁静 刘湍丽 刘希平  来源:心理科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测试效应  测验间隔  过程依赖  内容依赖 
描述:结果:间隔5分钟和2天时,没有出现测试效应;间隔1周时出现了测试效应。可见1周是本实验条件下测试效应比较敏感的时程条件。实验2的目的是考察测试应是过程依赖还是内容依赖。根据实验1的结果,选择1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