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遇美人·丽娘
-
作者:林如峰 来源:中国诗歌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画卷 牡丹亭 诗经 花径 缘起 丹青 泥污 前缘 雨影 青石
-
描述:遇美人·丽娘
-
举重若轻 妙趣横生——《牡丹亭·闺塾》赏析
-
作者:徐凤生 于雷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杜丽娘 牡丹亭 故事情节 赏析 戏剧家 引人入胜 矛盾冲突 封建礼教 塾师
-
描述:戏剧当然要有“戏”,怎样才能有“戏”呢?构思一个曲折离奇的情节,诚然能够引人入胜,但是,一味追求情节的“奇”和“怪”,势必变得荒诞不经;穿插一些“科诨”,增加笑料,舞台可能搞得热热闹闹,但是游离于情节之外,必然流于庸俗。那么,“戏”从何处来呢?明代杰出戏剧家汤显
-
“闹”字下的“温柔一刀”——也谈《闺塾》的思想性
-
作者:喻婷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思想性 女学生 封建礼教 诗经 牡丹亭 三个方面 曲解 批判 四书
-
描述:人教版高中第四册戏剧单元的《闺塾》节选自我国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第七出。《闺塾》中人物简单,只有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塾师陈最良三人;剧情简单,是桂丽娘、春香两个女学生不想听塾
-
真善相融的规讽性审美原则——中国古代政治讽刺诗的审美特色
-
作者:陈华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政治 政治讽刺 讽刺诗 诗经 审美原则 王安石 我国古代 审美主体 相融 思想影响
-
描述:中的真与善的相融,既是审美主体审视审美客体的基本原则,也是调整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使审美客体更好地为审美主体服务的指导思想。真与善在政治讽刺诗创作中,一方面,表现为“情景合一”;另一方面,这种情与景的相融合一却存在着明显的互制性,即审美主体一方面要坚持真情实感与真境真景的统一,以体现真美,另一方面又必须坚持规讽的原则,以体现善美。就政治讽刺诗的创作实践而言,这种规讽性的善美往往是受客观因素制约的。鉴于此,中国古代政治讽刺诗审美原则中的真也往往受善制约,从而显示了真善相融的规讽性审美原则的独特性。
-
毛诗、镜诗、阜诗《硕人》篇异文比较
-
作者:张吟午 来源:江汉考古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王应麟 汉简 硕人 毛诗 异文 比较研究 大夫 王先谦 资料基础
-
描述:到的资料基础上,对《诗经》四家的异文、异义作了比较研究。近年发掘的阜阳汉简《诗经》和收集的汉镜《诗·卫风·硕人》篇,又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比较资料。
-
商代的马
-
作者:连劭名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宾组卜辞 殷墟卜辞 历组卜辞 西周时代 社会等级 《周礼 诗经 军事活动 《说文》 淮南子
-
描述:商代的马
-
唐宋诗人 咏水利
-
作者:王勤山 来源:水利天地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水利发展 唐宋诗词 梯田 王安石 水车 杜甫 宋代 诗国 诗歌 诗经
-
描述:代伟大诗人杜甫所写的“连筒灌小园”的名篇佳话已为世人欣赏。你倘若留心翻阅宋代诗词,为水车唱赞歌的诗更是数不胜数。王
-
异体诗简述
-
作者:徐元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廷和 王安石 异体 文字游戏 诗经 具体分析 姓名 认识价值 文学创作 抒情言志
-
描述:异体诗是指与常体诗相对而言的特诗体,是历代诗人利用汉语文字、音韵、词汇、语法、修辞的特点创造的诗篇。异体诗种类繁多,有的属于文字游戏,甚至流于俚俗,有的则是严肃的文学创作,所以要作具体分析。异体诗同样能写景咏物、抒情言志,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优秀的异体诗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和认识价值。
-
从汉代注释书谈古汉语名词句法功能的变化:兼评“词类活用”说
-
作者:孙良明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述语 汉语名词 名词句 词类活用 谓语 功能的变化 诗经 兼评 郑笺 《周礼
-
描述:句”②,就古代汉语来说,《马氏文通》讲的名代同次“同于主次”③和黎锦熙《比较文法》讲的名词在不用同动的补位④,可能是在“条件”之中.而就汉语来说名词表示判断可不用判断词,古今是一致的.但在古汉语(指先秦时代的书面语),名词做谓语/述语相当自由、灵活,可以说很难找
-
北宋王令的《竹赋》和《藏芝赋》
-
作者:彭深川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北宋 欧阳修 诗经 汉唐 典故 文集 立德 扬州 先秦文体
-
描述:《藏芝赋》是他短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