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和《红楼梦》中情与理的比较研究
作者:林柳生 郭联发  来源: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红楼梦  红楼梦  情与理  情与理  比较  比较  异同点  异同点 
描述:理”的异同点。本文认为,《牡丹亭》和《红楼梦》中的情与理的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两部作品的一脉相承,即《红楼梦》中的情与理是《牡丹亭》的继承和发展。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和欲、灵和肉
古雅:《红楼梦》诗词的文化气脉
作者:姜志军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诗词  《西厢记》  林黛玉  贾宝玉  《牡丹亭》  曹雪芹  大观园  气脉  警幻仙姑  文化思考 
描述:品读《红楼梦》诗词,给人一种时空的纵深辽阔感和文化气脉的雄厚流动感,使人能触摸到它搏动的文化气脉,能把玩它古朴优雅的审美意蕴。
红楼梦》的原作者应是曹頫
作者:袁养和  来源:新华文摘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原作者  曹雪芹  红楼梦》研究  文学作品  脂砚斋  《石头记》  秦可卿  红学家  文史资料 
描述:者是曹雪芹的论断破绽很多,站不住脚。于是,他阅读了大量研究《红楼梦》的书刊,广泛搜集有关资料,潜心钻研,探本求源,
红楼梦》运用多种诗歌体式的杰出成就
作者:于景祥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诗歌体式  胡应麟  《诗薮》  五言绝句  正册判词  六言诗  诗体  金陵十二钗  艺术才力 
描述:红楼梦》运用多种诗歌体式的杰出成就于景祥从唐传奇开始,中国古代小说便展示出“文备众体”的特征,即在以散行文字叙述事情、塑造形象的同时,又加进诗、词、曲、赋等多种文学样式,使小说的语言形式丰富多彩
《牡丹亭》人物三题
作者:周锡山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人物三题
历史课人物教学浅谈
作者:宋阳新 姜文英  来源:江西教育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学浅谈  历史课  君王  著名人物  小学历史教学  古代政治  秦始皇  王安石变法  历史人物  定阶 
描述:小学历史课本一个基本的特点是历史人物编写得多,编写得清楚。这些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往往是那个时代代表一定阶级在历史上对后来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了解了这些人物也就大致对那个时代有了一个初
东坡书简人物
作者:张志烈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东阳县  苏轼  《东坡题跋》  书简  刘禹锡  中华书局本  元丰  时空座标  《心经》  王安石 
描述:由于文献传存中的差错等原因,东坡书简中涉及的一些人和事到今天往往已不太清楚。经考证,《与陈大夫八首》中的陈大夫即陈君式,《与李通叔四首》中,书一、书二、书三都是写给李康年的,只有书四是写给李通叔的,二李非一人;《与康公操都管三首》中的康公操应是王公操,“都管”为“都官”之误
《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人物之比较
作者:杨亦军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写意的戏剧观  写意的戏剧观  写实的戏剧观  写实的戏剧观  以心为本  以心为本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 
描述:出典型形象。这是因为中国古典戏曲遵循的是写意的戏剧观和“意境”的创作原则而西方沿袭的是写实的戏剧观和典型化的创作理论。这种不同又有其各民族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缘由。
香港人物掠影
作者:周振天  来源:当代杂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安子介  香港特区  新中国  汉字  共产党  中国人民  王安石  传奇色彩  金利来  国际贸易实务 
描述:的一个部落。他们奇异在哪里呢?为什么同是炎黄子孙,他们却和内地的人们有些不同? 我们采访了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和一位不那么传奇的人物,这一老一少,他和她,不
古代人物火花与扬州
作者:宋继先  来源:火柴工业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扬州  古代人  王安石  欧阳修  火柴工业  刘禹锡  孟浩然  小学生  鉴真  《春江花月夜》 
描述:小学生玩弄花纸 老前辈详述扬州 天苍野茫大地荒,长江北岸邗沟上。 千年亘古思敏者,汗滴广陵寻黄梁。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斗转星移。历史的时光已推进到20世纪50年代,发源于商丘祖籍的集藏世家安落于扬州柳巷中段老宅内,其时夏日摸鱼冬日堆雪的主人翁已是有模有样的小学生,由于其父邮币花三栖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