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42)
报纸(240)
图书(15)
会议论文(5)
按栏目分组
红色文化 (360)
历史名人 (202)
地方文献 (26)
宗教集要 (6)
非遗保护 (4)
才乡教育 (3)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235)
2011(33)
2010(22)
2009(18)
2006(25)
2005(20)
2003(11)
2001(10)
1992(1)
1980(4)
按来源分组
人民日报(18)
光明日报(7)
党员干部之友(4)
北京青年报(2)
西部大开发(2)
文史参考(2)
作家文摘报(2)
时代主人(1)
诗刊(1)
中华儿女(1)
舒同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舒同
独拈百年史试参少林禅
作者:游子意  来源:佛教文化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百年  曹洞宗  少林寺  创造性发展  中国佛教史  继承与发展  十四世纪  文化人格  地位置换  本来面目 
描述:独拈百年史试参少林禅
百年大学图书馆 十年数字化变革路:访苏州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作者:于黎明 付凯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图书馆副馆长  大学图书馆  数字化改革  苏州大学  变革  数字图书馆建设  20世纪90年代末  现代多媒体技术 
描述:值得关注和借鉴的。对此,本刊采访了苏州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周建屏,讲述百年大学图书馆的十年。
百年勤奋,四代心血(谈谈《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
作者:钱亚新  来源:广东图书馆学刊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抄本  邵懿辰  简明目录标注  中华书局  王安石  黄氏  卷数  明刊本  检索方法  咸丰 
描述:名检索,从其中的撰人检索,从懿辰、诸家、邵章所补书目检查其版本,还可检索有关刊刻、版本、藏书、流传各方面的掌故。最后,作者指出此书在著录方法、内容以及笔误等方面的不足。文中列举了不少实例。
风正一帆悬——读赵致真的报告文学集《黄鹤百年归》
作者:和穆熙  来源:芳草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风正一帆悬——读赵致真的报告文学集《黄鹤百年归》
放眼百年 深情一瞥——王安国《世纪的回眸》序
作者:居其宏  来源:人民音乐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回眸  世纪  “新潮音乐”  基础音乐教育  音乐创作  历史与现实  研究生涯  创作研究  音乐流派  王安国 
描述:放眼百年 深情一瞥——王安国《世纪的回眸》序
“纪念《周礼正义》出版百年暨陆宗达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
作者:暂无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杭州师范学院  《周礼正义》  学术研讨会  百年诞辰  陆宗达  先生  出版  纪念  汉语言文字学  中国大陆 
描述:2005年10月15至17日,由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主办、杭州师范学院语言研究所暨汉语言文字学学科承办的“纪念《周礼正义》出版百年暨陆宗达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
“纪念《周礼正义》出版百年暨陆宗达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
作者:建桥  来源:辞书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正义》  学术研讨会  百年诞辰  陆宗达  先生  出版  纪念  汉语言文字学  杭州师范学院  民族优秀文化 
描述:达先生学术研究、《说文》学研究和训诂学研究等专题。与会代表通过对这些专题的讨论,加深了对传统语言文字学和礼学的共识,增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信心和勇气。[第一段]
倾倒众生,望穿百年:观青春版《牡丹亭》有感
作者:韩江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戏曲文化  戏曲文化  市场化推进  市场化推进  现代社会  现代社会  古典艺术  古典艺术  现代艺术  现代艺术  当代人  当代人  汤显祖  汤显祖 
描述:当代人对戏曲的兴味索然与关注寥寥,不仅直接阻断了戏曲文化的市场化推进,更加剧了这种古典艺术与现代社会之间的陌生感。摇曳在风华渐逝的冷淡年岁中,戏曲以一种愈发孤绝的姿态,疏离在光影斑驳的现代艺术之外,持续着曲高和寡的尴尬与冷清。作为汤显祖的经典之作,《牡丹亭》在未经“青春化”之前
百年昆曲 新剧永远取代不了《牡丹亭》
作者:周冉  来源:文史参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汤显祖  演出  杜丽娘  传统戏曲  新纪录  家班  粮仓  剧目 
描述:的皇家粮仓上演六百多场,这个数字在近代昆曲演出史上是一个新纪录。同样是这出剧目,2004年,白先勇制作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将全本搬上舞台,连演三天时长达9个小时,也曾一票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