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26)
报纸(25)
学位论文(6)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3)
地方文献 (62)
宗教集要 (1)
文化溯源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22)
2012(11)
2009(7)
2008(6)
2006(9)
2005(9)
2004(3)
2002(4)
1999(4)
1981(1)
按来源分组
上海戏剧(8)
其它(7)
戏曲艺术(3)
艺术百家(3)
安徽新戏(2)
中文自学指导(1)
甲壳虫(1)
兰州学刊(1)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1)
语文学刊(1)
小Q填字
作者:吴佳逸  来源:当代学生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泊船瓜洲》  朱淑真  王安石  道路交叉  互相关  不可分割  电影  街市  赵丹  行人 
描述:横向 一、指道路交叉、行人往来频繁的热 闹街市,也是赵丹主演的一部电影。 二、人力能够战胜自然。 三、形容事物各部分互相关联,不可 分割。 四、边诉说,边哭泣。形容极其悲恸。 五、朱淑真《生查子》中
花非花——从昆曲电影《牡丹亭》谈戏曲与电影交融的魅力
作者:周湘玟  来源:当代电影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戏曲舞台  电影导演  汤显祖  昆曲  表演程式  戏曲电影  中近景  美学特征  中国戏曲 
描述:,也可以从近景中清晰地看到她的一颦一笑,体察到她最幽微的心理和情绪的变化。这种审美享受,是只有银幕才能给予的,然而它又是戏曲。昆曲电影《牡丹亭》,从唱腔到表演程式,都是最严
昆曲经典的历史思维与现代投射:论上昆版和青春版《牡丹亭》的
作者:张辰鸿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昆曲  历史思维  改编  投射  中国古典艺术  文化意义  文化承载 
描述:昆曲作为中国古典艺术的最高典范,在现代的每一次搬演都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然而过重的文化承载,极易令昆曲迷失,淡化其场上的属性与功能,尽管各种演出尝试对昆曲在当代的生存传播都是有益的,然而只有从舞台性出发的经典褊寅才能实现昆曲表演的良性专承,
《牡丹亭》和《合影楼》应该改编为连环画吗
作者:晓方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6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连环画  少年儿童  工农群众  杜丽娘  改编  出版工作者  出版社  美术  情节 
描述:《牡丹亭》改编的,全书完全照搬原剧的情节:杜丽娘梦中与一书生私
古典名剧的缩微艺术——谈上昆的《牡丹亭》文本
作者:蒋星煜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昆剧团  《牡丹亭》  演出文本  《寻梦》  《惊梦》  《回生》  人文主义思想  艺术风格  改编 
描述:白云生诸大师的精湛表演。由于昆剧是最古老的声腔、剧种,实际上这些单出的演出基本上作为文物
新版赣剧《牡丹亭》的探索意义
作者:郭汉城 王安奎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汤显祖戏剧  新版  江西  探索  专家学者  原著  古典  改编 
描述:校文化建设等进行了交流和研讨。与会的专家学者对这种传统与时代结合、戏剧与高校联姻的尝试给予了高度评价。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新版赣剧《牡丹亭》,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这种探索,本期特编发部分出席研讨会专家的笔谈,以飨读者。
明戏中的宗教剧(续)
作者:马焯荣  来源:艺海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目连救母  杜丽娘  汤显祖  佛教神话  浪漫主义  明传奇  神话故事  女主人公  改编  传奇剧 
描述:这一佛经改编而成的戏剧是北宋杂剧《目连救母》(据孟元老《东京孟华录》)。郑作虽亦据此佛典改编,叙述一个佛徒救母的神话故事,但就
春风拂槛露华浓——《牡丹亭》舞蹈剧本创作谈
作者:郑欣  来源:剧本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舞蹈作品  杜丽娘  剧本创作  改编  体验  故事  时代  演绎 
描述:春风拂槛露华浓——《牡丹亭》舞蹈剧本创作谈
玉茗花开数牡丹:读上昆《牡丹亭》随想
作者:蒋凡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昆剧团  《牡丹亭》  演出文本  汤显祖  传奇  明代  表演艺术  演员  艺术风格  改编 
描述:上昆版的《牡丹亭》。共有三种不同的演出本一是基本上按汤显祖原作原样演唱的五十五折的全
为《运河人家》喝彩
作者:郑恩波  来源:理论与当代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运河人家》  电视连续剧  艺术再创作  乡土小说  文学作家  李宝林  大运河  刘绍棠  改编 
描述:为《运河人家》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