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就是自己的一条河:欧阳昱与杨邪对谈录
-
作者:杨邪 欧阳昱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澳大利亚 翻译 八十年代 欧阳 英语 澳洲 中文 湖畔诗派 二十年
-
描述:的译稿。大学四年,我写了一千多首中文诗,一部长篇,二十多个短篇,翻译了不少英文诗歌和短篇小说,以及毛姆的一个长篇,当时都没有发表,但是很好的操练。
-
《游褒禅山记》主题小议
-
作者:张玉佳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深层思考 分析理解 内在联系 可译 外物 散文 人生 翻译
-
描述:内在联系"。这三者之中,"志"可译为志向,"力"译为能力,"物"则译为外物。照此翻译,志、力物三者具备那么就可到达艰险且遥远的地方联系
-
译人已乘黄鹤去 师长风范永流长:记国际知名口译理论家谢莱森
-
作者:胡玲 刘军平 来源:东方翻译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口译理论 理论家 翻译 国际 黄鹤 人生 师长 以色列
-
描述:2012年11月10日,国际口译界的重要人物、以色列学者米瑞安姆·谢莱森格(Miriam Shlesinger)与世长辞。作为全球知名的翻译理论家,谢莱森格为口译理论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她的离世令
-
周礼全意义理论产生的理论条件探微
-
作者:向钘 来源:前沿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全 意义理论 理论条件 探微
-
描述:任何理论的诞生都有其理论条件,周礼全意义理论能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90年代形成体系,也不例外。通过查阅与周礼全有关的文献资料后,发现他在西南联大读大学时所学的逻辑知识、当时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
-
应用翻译研究应是基于实践的研究:以旅游文本及翻译的多样性案
-
作者:陈刚 来源:上海翻译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应用翻译研究 基于实践的研究 旅游文本类型 多样性 译者的专业评价能力及翻译能力
-
描述:关键,乃是对文本信息的专业评价能力和专业翻译能力。这实则是对应用翻译研究者和实践者的一个整体要求。
-
翻译心理学研究的新收获:刘绍龙《翻译心理学》评介
-
作者:刘金龙 来源:民族翻译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翻译心理学 翻译理解 翻译研究模式 翻译过程 心理学研究 科学研究方法 翻译学 翻译理论研究 过程研究 心理过程
-
描述::"中外翻译研究过去主要注重结果,大部分文章和著作讨论的都是译文和原文的关系问题,很少有人关注翻译过程问题,就是涉及这个问题,也只是作为一种现象谈谈,而不是当作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来研究。"事实上,翻译
-
王阳明的本体功夫理论
-
作者:屠承先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本体 哲学体系 思孟学派 陆象山 程朱 矛盾 怀疑
-
描述:王阳明的本体功夫理论屠承先一、王阳明本体功夫理论的提出王阳明哲学,特别是本体功夫理论,从理论渊源来说,则是对陆象山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当然,这种继承和发展,王阳明又是从学习程朱学说开始,在发现
-
汤显祖的戏曲理论
-
作者:周锡山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文科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理论 儒道佛 情至论 神韵说 “情至”论 戏曲创作 《牡丹亭》 文学批评 理论贡献
-
描述:佛三家精华相结合之产
-
论中国古代戏曲的理论批评
-
作者:顾聆森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戏剧 戏曲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中国古代戏曲 《西厢》 《琵琶记》 《牡丹亭》 王世贞 汤显祖 《拜月亭》 戏曲理论批评 文学性
-
描述:论中国古代戏曲的理论批评顾聆森戏曲理论批评与戏曲活动与生俱来。但在它的前期,只不过局限于对词藻的品评或从事考证本事、源流等一些表层活动。随着昆曲实践的发展深入,品曲的理论建树以其瞩目的广泛性与深刻性
-
王安石的人才理论与实践
-
作者:孟天运 来源:东方论坛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理论与实践 人才思想 改革型人才 培养人才 范仲淹 选拔人才 礼乐刑政 造就人才 人才理论
-
描述:书全文净字数8565个,洋洋洒洒,又号称万言书。这年王安石38岁。在《言事书》中,王安石主要阐述了这样几个问题:(一)人才是变法的前提;(二)改革型人才的标准;(三)如何培养人才,从根本上解决人才贫乏的问题。下面让我们展开来看。(一)人才是改革的前提自来仁宗以来,兵日益增,官日益冗,费用开支也日益大,对外与西夏的战争搞得焦头烂额,对内镇压农民起义,疲于奔命。兵日益增而战斗力每况愈下,冗兵冗官冗费造成的财政危机更是非常严峻,积贫积弱的局面积重难返,形成了北宋中期的巨大危机。为此,庆历年间仁宗用范仲淹、富提等人发起“庆历新政”,企图刷新政治,扭转危局。但宋仁宗本人是个耳软心话,有始无终的人物,一旦与西夏讲和,内外危机暂时缓解,他就在保守势力的舆论压力下罢免范、富等人,“庆历新政”也随之烟消云散,积贫积弱局面依然如故。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