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罗汝芳的生命之学
-
作者:郑晓江 罗伽禄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汝芳 求道 生生 仁者寿 生命之学
-
描述:罗汝芳之学以求道为核心,以安顿生命为目的,所以他把学问的生命修成了生命的学问,形成了独特的生命智慧,他通过仁者寿的观念而拥有了人生之方向与人间生活之准则。罗汝芳也因此成为了晚明儒家学者中的特异
-
也谈学校教育应是生命教育
-
作者:王海东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命教育 学校教育 孩子
-
描述:在市场经济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下,许多功利性的东西已经渗透到教育中来,许多学校为实现孩子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愿,罔顾孩子的健康发展,忽视了学校的教育功能。为此,本论文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回归教育的本来面目,"教"的同时不要忘记"育",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
论晏殊词的生命意识
-
作者:刘铸 来源:文学教育(中)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生命意识 及时行乐
-
描述:晏殊词清丽淡雅,温蕴秀洁,但雅致里不乏闲愁,和婉中满是嗟叹。他愁人生无常,生命短暂,他叹离多会少,欢娱无多,处处透露出无可奈何的生命意识。
-
“临川文化”的概念、内涵、外延二题──临川文化的个性特征
-
作者:周世泉 廖应生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文化 区域文化 界说 关系
-
描述:“临川文化”是以临川治属为核心而涵盖周边11县(市)的古代临川区域人民所创造的独特的区域文化形态;临川文化所具有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同一、个性的鲜明和独特、成就的巨大和突出,使其满足了区域文化成立和命名的条件;临川文化之所以用“临川”命名,是为临川在区域文化中的地位所决定。
-
木兰易装故事的文本演变及其文化内涵
-
作者:张雪 来源:天中学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木兰 易装 文本演变 文化内涵
-
描述:了重要的影响。文本的演变有着历史文化风俗等多方面的因素,蕴含了复杂的文化内涵。
-
孟称舜《娇红记》真情的内涵:与《牡丹亭》之比较
-
作者:李春艳 来源:吕梁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娇红记 娇红记 晚明 晚明 主情 主情 现实 现实
-
描述:孟称舜是明代剧坛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其剧作《娇红记》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真情思想,这一真情思想的产生顺应了晚明主情的文学浪潮。与《牡丹亭》相比较,《娇红记》的真情思想既与作家的思想认识有关,又受明末特定的时代环境影响。因此,它是晚明文学中主情思潮河流中激起的一朵关注现实的美丽浪花。
-
明王《重修乐楼之记》碑的文化内涵
-
作者:冯俊杰 来源:戏剧杂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内涵 太行山区 《太平寰宇记》 教化功能 戏曲艺术 先王作乐 戏台 竹林七贤 士大夫 民间戏曲
-
描述:明王《重修乐楼之记》碑的文化内涵冯俊杰一在山西省阳城县河北乡下交村成汤庙内,有一通明代王的碑刻。碑高248公分,宽94公分,笏头,正书,碑文完整清晰。碑中考述前人创建乐楼的原因,颇带一点理论色彩
-
同是“情”字,内涵有别——论《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
-
作者:叶树发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长生殿》 《长生殿》 情 情
-
描述:《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都描绘了“情”,但“情”的意蕴有别。然而,不难发现这些“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提高、创新和发展,没有前者,就不可能有后者。它们相互依靠,环环相扣,形成了中国戏曲链条式发展的格局。
-
谁解梦中味:苏轼诗词中梦的内涵浅探
-
作者:余再山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兼济天下 乌台诗案 封建社会后期 政治斗争 浅探 解梦 文字狱 封建专制 王安石
-
描述: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
-
吴炳剧作情学思想的内涵及其时代特征
-
作者:孙霞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炳剧作 情学思想 时代特征
-
描述:吴炳剧作以 情 为核心的美学思想与晚明个性解放思潮合拍 ,与汤显祖 情至说 一致 ,其情学思想虽显得单簿 ,狭隘 ,但也有超越前人的鲜明的时代特征 ,对女性的赞美也超过了同时代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