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3)
报纸(45)
学位论文(4)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2)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11(9)
2010(8)
2009(5)
2008(3)
2007(4)
2006(5)
2004(3)
2002(2)
1998(6)
1995(3)
按来源分组
其它(5)
中国改革(2)
档案(1)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
法制资讯(1)
语文学习(1)
科技致富向导(1)
公民与法(审判版)(1)
法律与生活(1)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1)
由李纪周案看刑法从旧从轻原则的法律适用
作者:杜文泉  来源:呼兰师专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纪周案  刑法  从旧从轻原则  法律适用  厦门“远华”走私案  犯罪  量刑情节  滥用职权罪 
描述:由李纪周案看刑法从旧从轻原则的法律适用
试论《周礼》所见刑法对中国封建法律的影响
作者:李玉琳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刑法  封建法律 
描述:《周礼》一书具有非常重要的法制史料价值。特别是《周礼》中法律制度的最重要部分——刑法,对秦、汉以后封建法律影响甚巨。本文重点就《周礼》所见刑法对中国封建法律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法律的捍卫者到死囚:公安部原副部长李纪周的忏悔
作者:暂无 来源:河北党风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纪周  公安部  犯罪事实  受贿罪 
描述:人。
战国时期有关婚姻关系法律的研究:竹简秦汉律与《周礼》比较研
作者:朱红林  来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婚姻管理  促婚政策 
描述:牍资料证明,《媒氏》所载基本上属于战国时期的婚姻法规。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引礼入法”的历史脉络
作者:刘旭  来源:经济视角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法律文化  传承 
描述: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其核心特征“礼法结合”,成为中华法系的代名词,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法律文化发展,同时也对处于儒家文化圈的东南亚诸国有引导作用.所以对引礼入法、礼法结合的历史脉络进行分析
浅论王安石的法律思想表达:以其散文为研究对象
作者:黄定威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法律思想  散文 
描述:王安石的散文名垂千古,很多都渗透着他的政治见解和法律意识,体现了法学与文学的高度融合。文章拟从文学和法学相融合的角度,对这位大家的散文进行初步研究。首先对其创作、变法进行概述,提出其中的法律意识以及其价值,然后对散文中的法律意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文学与法学在其文中相融合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在任何社会人民都是法律的主人吗?——与刘绍含同志商榷
作者:子强  来源:法学杂志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术争鸣  反批评  不同意见  人民主权  剥削阶级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主义法律  人民性  人民群众  社会人 
描述:的、充分说理的方法”,展开正常的学术争鸣,进一步繁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
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法律体系:政治法应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作者:张文显  来源:法学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政治法  法律体系  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权力  独立的法律部门  政治主体  政治关系  国家权力  政治行为 
描述: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认真对待。因而,为了建立民主政治法律体系,以有效地保障、引导和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政治法是否应当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作出充分的论证。
“文学法理,咸精其能”(上):试论两宋士大夫的法律素养
作者:陈景良  来源: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士大夫  王安石  法律素养  司马光  苏轼  自首  法律条文  宋代  谋杀  杀伤罪 
描述:法律加以调整,同时也促进了士大夫法律意识的转变及法律素养的提高。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士大夫的法律素养,结论是:宋代士大夫对法律的重视和对律义的通晓是当时时代的一种风尚,并由此推动了宋代法律文化的发展。
中国法律变迁的传统及文化动因:从当代收容遣送制度立废启论
作者:陈晓枫  来源:法律文化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收容遣送工作  法律变迁  流浪乞讨人员  制度变迁  思维方式  孙志刚  文化动因  王安石变法  问题研究  文化研究 
描述:的现象,在中国立法史上似为仅有。而以此案为契机,中国的户籍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