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612)
报纸(1988)
学位论文(118)
图书(63)
会议论文(32)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32)
历史名人 (878)
宗教集要 (3)
按年份分组
2014(533)
2013(326)
2012(573)
2011(437)
2010(479)
2009(427)
2008(483)
2007(304)
2006(170)
2005(145)
按来源分组
读者(原创版)(5)
芒种(4)
社科纵横(3)
河南农业(2)
视野(1)
新青年(1)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1)
安顺学院学报(1)
北方文学:下半月(1)
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1)
呼啸而过的中国情结:《呼啸山庄》与《牡丹亭》比较谈
作者:蒋锐航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  爱情  爱情  古典  古典  西方  西方  比较  比较 
描述:情,超越了时代和地域的界限,闪耀着同样动人的光芒,如此,从作品诞生的社会背景和作者个性特征两方面考察两部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探索其中异曲同工之妙,更能体味作品之魅力所在。
浅析《牡丹亭》死亡复活意象的重复运用与悖论
作者:朱艳芸  来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  爱情  死亡  死亡  复活  复活 
描述:一曲浓丽华艳的牡丹亭,经过四百多年的流传,在舞台上愈演愈烈,艳采精光。梦生梦死,人生人死,情生情死,死亡复活意象被重复运用。杜丽娘渴求自由,明代没有这种自由,如今有了。然而《牡丹亭》却绽放在最不适合
《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中的才子佳人模式的演变
作者:尹导  来源: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才子  才子  佳人  佳人  模式  模式  爱情  爱情  反封建  反封建 
描述:本文从主人公形象、故事的情节模式等方面分析《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三部作品中的才子佳人模式的演变。
牡丹亭》中汤显祖的政治潜意识解读
作者:王东 李晓磊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  爱情  政治  政治  潜意识  潜意识  阿尼玛  阿尼玛 
描述:在《牡丹亭》的爱情内容表征下,体现着汤显祖的政治潜意识情怀。杜丽娘是汤显祖潜意识中的“阿尼玛”,她叹无良配的伤春感怀与汤显祖年华空掷的不遇感恨相一致,对封建贞节观念的悖逆反抗也与汤显祖对儒家忠君思想
杜丽娘、柳梦梅与林黛玉、贾宝玉爱情理想之比较
作者:陈彩华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红楼梦  爱情理想 
描述:戏曲《牡丹亭》和长篇小说《红楼梦》分别塑造了杜丽娘与柳梦梅,林黛玉与贾宝玉两对爱情叛逆者的形象。本文主要针他们的爱情理想略作比较分析。
论“牡丹亭
作者:马杰敏  来源:蒲剧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研究  古代戏曲  中国  牡丹亭 
描述:论“牡丹亭
论“牡丹亭
作者:邓魅英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戏曲家 
描述:明代津大的戏曲家汤显祖(公无一五五〇——六一七)的杰作‘牡丹亭’,
爱情社会学与爱情哲学——《西厢记》《牡丹亭》之异同与青春版
作者:宁宗一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描述:本文从爱情社会学与爱情哲学的角度,比较了《西厢记》与《牡丹亭》之异同;论述了青春版《牡丹亭》的贡献。
爱情社会学与爱情哲学:《西厢记》、《牡丹亭》之异同与青春版
作者:宁宗一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题材  牡丹亭  《西厢记》  社会学  文艺创作  社会问题 
描述:爱情,这是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从古至今,文艺创作无数次地涉及爱情题材,但它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总是以崭新的面貌,一次又一次地摆到人们面前来,迫使人们一再对它进行重新的研
论《牡丹亭》的和谐
作者:辜霞 甄山川  来源:商品与质量(焦点关注)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描述:本精神的和与中的.《牡丹亭》的和谐表现在感性与理性的和谐、语言风格和人物的和谐、典雅与通俗的和谐、虚与实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