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01)
报纸(79)
学位论文(4)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149)
历史名人 (136)
宗教集要 (1)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27)
2013(17)
2012(28)
2011(24)
2010(24)
2009(23)
2001(7)
1999(11)
1997(2)
1989(3)
按来源分组
广东党史(2)
殷都学刊(2)
皖江晚报(1)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
岁月(1)
生活报(1)
南京晨报(1)
湖北档案(1)
武汉晨报(1)
中学语文教学(1)
至情--杜娘生死不渝的幸福观
作者:李赛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至情    幸福观 
描述:《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著名的浪漫主义传奇杰作,他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勇敢独立的女性人物,杜娘是“情”的化身,是汤显祖至情观的典型人物,汤显祖着意刻画杜娘的形象,是为了突出以情抗理,批判理学
至情:杜娘生死不渝的幸福观
作者:李赛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至情    幸福观 
描述:《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著名的浪漫主义传奇杰作,他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勇敢独立的女性人物,杜娘是“情”的化身,是汤显祖至情观的典型人物,汤显祖着意刻画杜娘的形象,是为了突出以情抗理,批判理学
娘何如朱丽叶 不让莎翁有故村:《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
作者:邹自振  来源:英语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东西方戏剧  东西方戏剧  比较  比较 
描述:戏剧的特点和规律。
爱米与杜娘之比较——兼谈福克纳和汤显祖思想的统一性
作者:安鲜红 刘开田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米    比较 
描述:主要比较分析福克纳的小说《纪念爱米的一朵玫瑰花》和汤显祖的戏剧《牡丹亭》 ,在对作品中的两位女性爱米与杜娘作简要分析的基础上 ,从个体与社会的角度 ,探讨了她们不同命运结局的原因 ,以及由此
未逃出“牢笼”的杜娘:从女性视角解析杜娘形象
作者:马洪波  来源:美与时代(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视角  汤显祖  女性命运  封建礼教  牡丹亭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自然本性  程朱理学 
描述:被称为汤显祖以"情"抗"理"杰作的《牡丹亭》,不过是汤显祖为女人设计的一个梦。杜娘由人成鬼、演绎人鬼情、由鬼成人的种种经历,是女性争取自由身份与话语权利之艰辛的见证,她一直没有逃出男权社会的"牢笼"。
国民政府令(派张知本刘瑞恒徐谟傅秉常吴经丁文江谢健卫挺生
作者:暂无 来源:考试院公报 年份:193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国民政府令(派张知本刘瑞恒徐谟傅秉常吴经丁文江谢健卫挺生
看李母女响排“金山寺”(附图)
作者:雪莱  来源:上海游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看李母女响排“金山寺”(附图)
上古情怀的演绎:对杜娘情感世界探微
作者:吴守斌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上古情怀 
描述:象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理论视角。
从“慕色还魂”到“生死以情”:论杜娘形象的发展
作者:姜婷婷  来源:德州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娘慕色还魂》    形象 
描述:提升到了话本不可企及的新高度。
自我的回归:镜像理论视野下的杜
作者:谭凤姣  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镜像理论  《牡丹亭》 
描述:《牡丹亭》中塑造的具有叛逆精神的杜娘形象感动了众多读者,掀起了一股女性自我认识的潮流。从拉康的镜像理论出发,可以发现杜娘处于双重镜像关系当中:一重是现实与幻境的镜像关系,一重是对镜自描的过程中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