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256)
图书
(11)
学位论文
(4)
会议论文
(3)
报纸
(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61)
地方文献
(14)
宗教集要
(2)
按年份分组
2006
(10)
2005
(10)
2004
(9)
2001
(5)
1994
(5)
1990
(4)
1986
(11)
1984
(8)
1980
(8)
1974
(8)
按来源分组
华侨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
江苏教育
(2)
古汉语研究
(2)
语文教学之友
(2)
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1)
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各科教学)
(1)
破与立
(1)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1)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
相关搜索词
《游褒禅山记》
士大夫
《牡丹亭》
注释商榷
皇帝
做学问
汉书
原隰
商鞅变法
注释
启功
周礼
“过”
商榷
《醒世姻缘传》
创作方法
秦国
图书馆工作
图书馆界
初中语文教材
医古文
天鹅
邯郸梦记
徐朔方
王安石
吴尚先
礼记
商末周初
王益谦
首页
>
根据【检索词:注释商榷】搜索到相关结果
256
条
论王应麟《困学纪闻》的
注释
特点
作者:
吴漫
来源:
河南图书馆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应麟
王应麟
困学纪闻
困学纪闻
注释
特点
注释
特点
描述:
,而且提高了
注释
学的实用价值。
《牡丹亭》校注本“香山嶴里巴”
注释
献疑
作者:
龚刚
来源:
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澳门
澳门
《牡丹亭》校注本
《牡丹亭》校注本
香山嶴
香山嶴
描述:
非澳门专称;“香山嶴裹巴”的“巴”是“长住”之意。以目前所得到的证据,还无法确证《牡丹亭》中包含了澳门情节,也无法确证汤显祖到过澳门。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应是对立统一规律--与可勇同志
商榷
作者:
黄少华
来源:
争鸣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应是对立统一规律--与可勇同志
商榷
论吴炳之死——与蒋星煜先生
商榷
作者:
于成鲲
来源:
学术月刊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炳
武冈
傅作霖
衰老
投降
十七年
降清
大学士
历史学家
饮食
描述:
迅不及支,一战而败。合城上下斫北关弃釜飨而走。除帝驾,三
也论孔子以“六艺”教——与刘秉果先生
商榷
作者:
李洪岩
来源:
体育文化导刊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体育史
司马迁
诗书礼乐
《论语》
《孔子世家》
《周礼》
“礼”
通六艺
明清
描述:
刘秉果先生写的体育史方面的文章给我很多启发,但读了刘先生两篇有关孔子以六艺教的文章后,觉得其中有些值得
商榷
的地方,现提出来请刘先生指教。
如何认识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与黄松有同志
商榷
作者:
李少波
来源:
人民检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事检察监督制度
同志
认识
2000年
法理思考
审判活动
社会正义
审判权
第3版
监督权
检察院
权威性
法院
司法
民法
描述:
的理念误区”一节中认为,检察机关对“错案”的监督是受“一个案件只有一个惟一正确裁判”的错误理念支配,是将本属刑事审判的“有错必纠”原则引入民事审判的结果。这种看法值得
商榷
。 从本体论的角度看,本质
论历史认识对象的构成——兼与刘大年同志
商榷
作者:
彭年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生产力
生产关系
历史认识
社会关系
认识对象
表现形式
历史研究
人口生产
历史演变
人类社会
描述:
活资料那样的物,而只能从人与人的关系去考察”①。在这里,人与自然界(物)的关系(生产力)被排斥在历史认
应是历史真面目──与冯增烈先生
商榷
作者:
李希哲
来源: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伊斯兰教
西安回族
回民起义
调查记录
历史事件
刘蓉
腰牌
地方当局
西北回族
猪肉
描述:
应是历史真面目──与冯增烈先生
商榷
李希哲拜读冯先生大作《翠峰如簇映古今──漫议《回族史论稿》兼其他》(见92年4期《回族研究》,以下简称冯文),因与历史事实有悻,不敢苟同,拟作
商榷
,尚希赐教。冯文说
论同音词的“同音”和“异义”问题─—与陈奎彦先生
商榷
作者:
朱英贵
来源:
攀枝花大学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同音词
不同义
多义词
异形词
描述:
本文对陈奎彦先生的《同音词语别裁》一文提出了
商榷
。文章认为,同音词必须是“同音”的一组词,“近音词”不是同青词;同音词必须以“不同义”加以限制,同音但等义的词不是同音词。文章还论述了同形同音词
也谈“Please”,也谈“请”──与刘绍忠先生
商榷
作者:
曲卫国
陈流芳
来源: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敬辞
可比性
礼貌原则
描述:
本文对刘绍忠所作的“请”字用法汉英对比分析提出了质疑。作者认为,“请”和please只有作为敬辞使用时才具有可比性。论文从句法、语义、语用等不同层面探讨了“请”和please的异同,提出制约“请”和please使用频率的是不同文化的礼貌原则。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