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7)
报纸(103)
会议论文(4)
图书(4)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8)
非遗保护 (33)
地方文献 (21)
红色文化 (3)
地方风物 (2)
宗教集要 (2)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3(10)
2012(8)
2011(21)
2010(10)
2008(17)
2007(21)
2005(6)
1998(4)
1997(3)
1995(4)
按来源分组
成都商报(3)
抚州日报(3)
戏剧文学(2)
侨报(2)
今日湖北(1)
绿色中国(1)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
齐鲁艺苑(1)
湖北日报(1)
体育文史(1)
刘绍调神汤治疗神经衰弱论述
作者:刘剑波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  神经衰弱  三部六病  协调疗法  调神汤 
描述:调神汤是刘绍先生数十年临床应用的经验方,也是其所倡导的协调疗法代表方剂之一,治疗以神经衰弱为主的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疾病,对失眠症、梅尼埃征、更年期综合征也有良好的效果.
清代探花杨炳对梅花拳的贡献论略
作者:何其霞  来源:搏击(武术科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豫北地区  豫北地区  梅花拳  梅花拳  拳派  拳派  传人  传人 
描述:豫北是梅花拳流传的一个重要区域,我国历史上有史料记载最早的梅花拳大师就是康熙年间的探花来自豫北地区一位农民拳师杨炳和农民起义领袖冯克善,梅花拳最早是因震惊朝野的清嘉庆时期源起于豫北滑县的天理教起义
刘绍先生“三部六病”学术思想介绍
作者:白玉金  来源:现代中医药(北京)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部六病  刘绍  学术思想  中医理论体系  《伤寒论》  名老中医  《内经》  半表半里 
描述:病」学说由此而得名。[第一段]
试论刘绍对《伤寒论》厥阴病的辨析
作者:燕茹 马文辉  来源:山西中医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寒论  厥阴病  病位  病性  刘绍  三部六病 
描述:《伤寒论》厥阴病篇存在较多的争议和疑问,一直是历代医家争论的焦点.刘绍先生通过对《伤寒论》厥阴病篇条文的研究,认为厥阴病的提纲应为:“厥阴之为病,手足逆冷、脉细、恶寒、肢节痹痛.”厥阴病属于表部
探花杨炳《习武序》武学思想论析
作者:马伯韬  来源:搏击(武术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探花杨炳《习武序》武学思想论析
“鲁论开卷语”和批《训传》无关
作者:刘宪阁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今人凭想当然解读过去,未必站得住。
让古典戏曲名著活在台上:评《牡丹亭》的改编本《杜丽娘》
作者:贾庆申  来源:许昌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让古典戏曲名著活在台上:评《牡丹亭》的改编本《杜丽娘》
镂月为歌扇 裁云作衣:《楼会》的艺术个性
作者:岳美缇  来源:福建艺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老师  昆曲  表演  气质  演出  艺术个性  爱情  苏州  二郎神 
描述:我是1985年去苏州向沈传芷老师学《西楼记》中的《楼会》《拆书》。以前只听说这几个戏里有好曲子,也曾学过几段,如《拆书》中的【一江风】【红衲袄】,《玩笺》中的【二郎神】等,但戏始终没有学,也没有看过老师们和同辈的表演。向沈老师学
让中国古典戏曲名著活在台上——评《牡丹亭》的改编本《杜丽
作者:贾庆申  来源: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改编本  牡丹亭  中国古典戏曲  封建礼教  改编者  游园  柳梦梅  古典名著  舞台 
描述:的《牡丹亭》的
黄鹤展翅翩跹,高山流水谱新曲:蓬勃发展的武汉社会文化事业
作者:武汉市文化局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武汉市  文化事业 
描述:黄鹤展翅翩跹,高山流水谱新曲:蓬勃发展的武汉社会文化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