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谈古汉语中的“婉言曲达”法
-
作者:康甦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我国古代 赵王 司马光 外交礼仪 左传 古汉语 王安石 高中语文 鲁肃 孙权
-
描述:。文中秦王说:“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这里说的“请奏瑟”不能理解为“请(您)弹瑟”,而应理解为“请(允许我)呈献瑟(给您)”。以上两种解释虽同样是秦王要赵王鼓瑟相乐的意思,但照前者理解则是直陈的命令语气,那样说
-
一代文学的画廊(浅论《六十种曲》)
-
作者:徐安怀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六十种曲》 一代文学 剧本 中国戏曲 明传奇 画廊 南戏 香囊 作品 汤显祖
-
描述: 明代,是中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在南戏的基础上吸收元杂剧的成果发展起来的传奇,取代了北杂剧的地位。剧本创作盛况空前,“名人才子,踵《琵琶》、《拜月》之武,竞以传奇呜,曲海词山,于今为烈”(明沈廷鸣
-
王骥德《曲律》的戏曲创作论
-
作者:叶长海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创作 王骥德 汤显祖 曲律 戏曲史 戏曲作品 元杂剧 戏剧活动 戏剧艺术 重要转折
-
描述:戏曲理论专著——王骥德的《曲律》,正在这传奇创作的高潮中问世。
-
明代曲论中“本色”与“当行”相结合的理论
-
作者:王星琦 张宇声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理论 戏曲创作 戏曲史 戏曲语言 王骥德 汤显祖 艺术构思 李渔 当行 舞台表演
-
描述:元明之际,曲论家对“本色”与“当行”的理解不尽一致,万历以后的曲论中出现的新特点是“本色”与“当行”理论之互补、渗透和融汇,这标志着古典戏曲理论的日臻成熟。这种戏曲美学思想,为李渔(清)系统的戏曲
-
历代昭君诗与王安石的《明妃曲》
-
作者:刘成国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昭君出塞 王昭君 诗歌主题 单于 毛延寿 西京杂记 个人命运 故事 践踏
-
描述:的历史后果,而对于悲剧中被践踏的个人命运,则以客观的近似冷漠的笔调轻轻带过。之后,《西京杂记》卷二对这段文字作了如下发挥:
-
刘因《明妃曲》发微
-
作者:王星琦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因 王安石 王昭君 昭君出塞 毛延寿 白居易 马致远 西京杂记 昭君故事 汉宫秋
-
描述:一说到《明妃曲》,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王安石的二首同题之作,诗中王昭君"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的黯然销魂之态,以及汉元帝"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的追悔莫及之状,都神情毕肖,活生生
-
《远山堂曲品·剧品》略说
-
作者:洪欣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祁彪佳 魏晋南北朝 我国古代 文艺批评 本体 汤显祖 戏曲作品 批评视角 远山 研究成果
-
描述:《远山堂曲品·剧品》继承了上述本体批评的传统,把批评视角主要指向作品本体,品评优劣,划分等级,特别是吸收了吕天成《曲品》的研究成果,加以补充、扩展,成为一
-
读郭老《王安石的<明妃曲>》
-
作者:谢再兴 来源:郭沫若研究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昭君 欧阳修 人生 尊君思想 司马光 作品 黄山谷 郭沫若 曲解
-
描述:想泛滥,就遭到范冲等人的诬陷和曲解,对诗中“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两句横加谴责,说什么:“‘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然则刘豫不是罪过,汉恩自浅而虏恩深也。今之背君父之恩投降为盗贼者,皆合乎安石之意,此所谓坏天下之
-
试探《曲话》的戏曲理论体系(续)
-
作者:李若驰 来源: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渔 戏曲史 曲话 戏曲创作 内容与形式 戏曲艺术 重要组成部分 剧作家 汤显祖 中国戏曲
-
描述:甚也。”元人周德清进一步指出:“未造其语,先立
-
蒋士铨《藏园九种曲》研究
-
作者:吴长庚 韩钟文 来源: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昆山腔 中国古代戏曲 种曲 艺术形象 蒋士铨 文天祥 发展史 传奇 戏曲艺术
-
描述:志士的,如《冬青树》;有揭露封建官僚制度的黑暗与丑恶,赞美德才兼备、敢于抗暴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