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牡丹亭·游园惊梦》六曲看杜丽娘其人
-
作者:潘建宏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戏曲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从《牡丹亭·游园惊梦》六曲看杜丽娘其人
-
从精神分析角度比较《牡丹亭·惊梦》与《源氏物语·葵姬》的女
-
作者:欧婧 来源: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杜丽娘 六条妃子 六条妃子 自我 自我 本我 本我
-
描述: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的"自我、本我与超我"的人格理论角度出发,阐释明代传奇《牡丹亭·惊梦》一出中杜丽娘"梦中幽会"与日本平安时代长篇小说《源氏物语·葵姬》一章中六条妃子"生魂出窍"的原因,探讨
-
此梦非彼梦:“游园惊梦”与元杂剧爱情梦叙述之比较
-
作者:曹广华 范春义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梦 性梦 元杂剧 《牡丹亭》 至情
-
描述:同为梦境描写,元杂剧爱情剧中之梦多为情梦,《牡丹亭》中杜丽娘之梦属于典型的性梦,二者有着明显区别。由于性质不同,在剧中所起作用如人物塑造、情节推进方面也不相同。此外,“游园惊梦”的描写还有独立的思想
-
昆曲《牡丹亭·惊梦》表演中的四层情绪变化
-
作者:孙珏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情绪变化 中国古典戏曲 《窦娥冤》 故事情节 表演 昆曲 矛盾冲突
-
描述:亲吃错药被毒死、窦娥被冤下狱的故事情节;《牡丹亭》我们牢牢记住了杜丽娘游园、惊梦、寻梦等一个天然丽质的少女,在礼教压抑下怀春抑郁愁闷。无处宣泄的情怀,而往往模糊了杜丽娘、柳梦梅与杜父、杜母的冲突细节。
-
惊梦·离魂·游阴-《西厢记》《倩女离魂》《牡丹亭》的浪漫主
-
作者:徐凤生 来源:江苏戏剧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惊梦·离魂·游阴-《西厢记》《倩女离魂》《牡丹亭》的浪漫主
-
梅花树下梦依稀-关于《牡丹亭·惊梦》的一个小问题
-
作者:曹诣珍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183 惊梦》 梦境 人物描写 思想感情 构思
-
描述:《牡丹亭》中,有这样一个小问题值得注意:杜丽娘是在哪儿做的梦?对此,《惊梦》一出中似乎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杜丽娘和春香在花园闲行不多时:(旦)去罢。(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行介)
-
《牡丹亭·惊梦》中“晴丝”“烟丝”非“游丝”辨
-
作者:刘儒贤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丝 牡丹亭 《惊梦》 杨柳依依 信物 古代人民 垂杨 闲庭 不可分割 条烟
-
描述:赠,庭院、码头、驿亭亦多植杨柳,杨柳几乎和古代人民的生活、感情,有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尤其是对那些深闭幽闺、足不出户的贵族少女们,更是其感春怀人的昔遍信物。《古诗十九首》中“郁郁园中柳”,王
-
“春归”漫话——谈《牡丹亭·惊梦》与诗词曲中之“春归”
-
作者:金志仁 来源: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诗词曲 牡丹诗 杜丽娘 归来 白居易 中国戏曲 皮日休 伤春 开花
-
描述:丹当春尽才开花,故有此反问。整句意为牡丹虽美,但它开花太
-
汪榕培英译《牡丹亭》之《惊梦》个案浅析
-
作者:刘婷 来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汪榕培 汪榕培 《牡丹亭》 《牡丹亭》 《惊梦》 《惊梦》 译者隐身 译者隐身
-
描述:文章主要分析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中的第十出《惊梦》,从译者显身的层面,探讨译本的翻译策略,并认为译文中存在的否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译文质量。
-
《游园惊梦》: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
-
作者:钱雯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游园 曹七巧 蓝田玉 背影 曹雪芹 时间带 个体生命 中国文化 南京
-
描述:正待自送那生出门,忽值母亲来到,唤醒将来。我一身冷汗,乃是南柯一梦。——《牡丹亭·惊梦》时间带走了一切:青春、荣耀、金钱、地位……时间又在把一切拉回到眼前:斯人斯景,此生此世……谁能逃脱时间的铁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