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如何看待陶渊明与朝廷的关系?——谈鲁迅论陶之精蕴
作者:李珺平  来源:湛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颜咏  王谱  汤注  朱评  鲁论 
描述:本文意在考察陶渊明人品、文名与时代(历史)之关系,并清理鲁迅论陶之精蕴。唐以后,陶氏人品、文名几经跌宕。至南宋,“忠晋”说弥彰。晚清,甚至有与孔子同祀之可能。视其为儒家传人者,至今似不绝如缕。只有客观、公正地看待陶氏与朝廷的关系,如上问题才能初步解决
对情绪情感定义的管见——与杨泽民同志商榷
作者:杨巍峰  来源:心理学探新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绪情感  情感体验  新探讨  新定义  美国心理学  客观事物  生理生化变化  认识过程  心理现象  教科书 
描述:979年年至1982年期间出版的国内教科书和专著中,对这样一个基本概念的定义就有七种以上。这很不利于对心理学的学习和心理科学本身的发展。因此,把情绪情感的定义
先秦仁学与宋代理学——论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孙以楷 陆建华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理学  气质之性  儒学发展  陆九渊  孟子  人性论  仁学  由天而人  本体论  性与天道 
描述:一二年,虢史语),则昭示人类意识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人不再以天帝鬼神为活动中心,从此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前台。这样,哲学最终挣脱神学脐带,叫开生命之门。中国哲学直接诞生于“乱世”。“天道远,人道逸”以左传》昭公十八年,郑于产语),且社会震荡、人无以立,中国哲人无暇顾及遥远之“天道”,急于为自己、为他人找寻安
古“登”字有凭义:谈“登轼而望之”
作者:孙雍长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左传  郑玄注  玉篇  楚辞  彝器  下视  旧读  周礼  回风  高台 
描述:古"冯"字有登义。《广雅·释言》:"冯、登也。"《玉篇》马部:"冯,乘也,登也。"《周礼·春官宗伯》"冯相氏",郑玄注:"冯,乘也;相,视也。世登高台以视天文之次序。"《楚辞·九章·悲回风》:"冯
“四梦”与小说之关系:论汤显祖的小说观
作者:邹自振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梦  魏晋志怪  唐人传奇  改编  小说观 
描述:的小说理论。
汤显祖观游诗选评:论游乐休闲活动与身心健康
作者:陈鸿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观游诗  游乐休闲  身心健康 
描述:从选评汤显祖的观游诗作中来探寻他热爱珍惜生命、憧憬美好幸福生活的思想理念。游乐休闲活动与身心健康有着较大的关系,说明汤显祖以顽强的生命力完成“临川四梦”及 100多万字的诗文创作与他经常观览山川胜迹、进行户外活动、促进身心健康有着较大的关系。
《牡丹亭》的悲剧意识:论汤显祖的戏曲美学思想
作者:韩鑫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悲剧意识  悲剧意识  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 
描述:“理”处于对立冲突状态,而文学创作受“情”的支配。这一理论被后人提升为“性灵说”,影响了几代作家;3、“欲”是“情”的基础,人的自由生命欲望包括性爱在内的人生欲求。
汤显祖、梅鼎祚剧作的腔调问题:与徐朔方先生商榷
作者:苏子裕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奇  南戏声腔  临川四梦  玉合记 
描述:南戏诸腔发展史将大有裨益,对认识和解释戏曲史、音乐史乃至文学史上的某些疑难问题亦有重要作用。
再考《京本通俗小说》——与苏兴同志商榷
作者:聂恩彦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通俗小说  话本小说  王安石变法  宋人话本  再考  冯梦龙  作品  古典小说  探考  社会科学 
描述:于这两篇话
论汤显祖戏曲的言情观──论明清戏曲发展
作者:许艳文  来源:长沙大学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  言情观 
描述:以明清戏曲发展为背景,论述了汤显祖戏曲“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言情观,以反对吴江派以音律为戏曲的审美标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汤显祖“情”战胜“理”的审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