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921)
期刊文章(4550)
会议论文(79)
学位论文(5)
图书(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487)
地方风物 (41)
地方文献 (9)
非遗保护 (8)
文化溯源 (7)
才乡教育 (4)
宗教集要 (3)
按年份分组
2014(5557)
2013(287)
2009(281)
2007(254)
2005(196)
2000(131)
1999(108)
1996(109)
1990(73)
1963(2)
按来源分组
检察日报(23)
中国文化报(21)
华兴时报(10)
科技日报(9)
燕赵晚报(8)
小学德育(3)
共产党员(沈阳)(3)
企业管理(2)
中国城乡桥(1)
新农村(黑龙江)(1)
资产重组应是企业行为
作者:暂无 来源:新长征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资产重组  企业行为  政府行为  资本市场  外部扩张战略  国有控股公司  企业兼并  经济转轨时期  资本运营  企业扩张 
描述:资产重组应是企业行为
企业的中心点应是技术创新
作者:钱素珍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企业技术创新  中心点  技术引进  可持续  技术改造  矛盾和问题  亚洲金融危机  名牌产品战略  创新意识  生存空间 
描述:企业来说,市场竞争是残酷的,不进则退。企业在竞争中会遇到许多矛盾和问题,如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造成的影响;外国产品为占领我国市场竞相压价倾销;我国一小部分层次低的产品仍有一块“质次价廉”的市场
企业应是技术进步主体
作者:暂无 来源:现代企业经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企业管理  技术创新  国有企业  产品开发  产业结构 
描述:徐匡迪市长在刚刚落幕的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
企业资产重组应是完全的市场行为
作者:尚鸣  来源:企业技术进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企业资产重组  市场行为  政府  市场经济国家  经济转轨  市场主体  国有企业  根据  过渡时期  法律 
描述:缺乏资产重组的市场主体和市场机制的条件下,政府的参与不可或缺,常起到快刀斩乱麻之效。
应是企业品牌代言人
作者:舒化鲁  来源:企业文化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企业品牌形象  品牌代言人  经营策略  企业管理  品牌战略 
描述: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是企业品牌形象的真正代言人
中国工人的理想月薪应是多少?
作者:薛涌  来源: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工人  中国经济  整体竞争力  劳动生产率  医疗保险  月薪  平均工资  企业  理想  工资标准 
描述:中国工人的月薪应该是多少?这当然应该和他们的贡献成比例。不切实际的高工资会妨碍企业的竞争力;但过低的工资,不仅会造成社会的不公平,也会影响中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而在这里,我们探讨的是一个中国工人
奥运经济本应是“买椟还珠”
作者:高铁生  来源:中国市场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奥运经济”  有机组成部分  “十一五”  经济增长点  社会发展  北京市  有意识  企业  热门  申办 
描述:经启动上路的“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正效应。应当说,这些创意和努力都是可圈可点的。
中国工人的月薪应是多少?
作者:薛涌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工人  月薪  中国  劳动力成本  “自由”  新技术  竞争力  企业 
描述:如果企业可以靠"自由"地压低工人的薪水来维持竞争力,这样的企业就会被超低的劳动力成本娇惯坏了,不去考虑提高管理水平和开发新技术,永远在低端产业徘徊
企业社工”为幸福人力添砖加瓦:访易才集团董事长李浩
作者:三木 闪晶晶  来源:人力资源管理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工作  企业客户  社工  雇佣关系  中国企业  新模式  管理工作  理念与方法  董事长  职业生涯发展 
描述: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李浩始终认为,坚信推行“中国企业社工培育计划”将开启雇佣关系新模式。
  “企业社工是完善人力资源制度,提升员工幸福度、满意度的重要组成,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工作压力
名牌不应是官方封出来的
作者:耀琪  来源:法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世界名牌  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  政府  企业  民众  寻租  贴牌  官方  驰名商标 
描述:据媒体报道,按照《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规定,名牌标志将被陆续禁用,最晚的将于2012年期满。届时,中国名牌产品标志将走入历史,企业不得继续使用这个产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