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象山心学概论
-
作者:王星 来源:学理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心 理 心即理 性即理
-
描述:象山心学源于孟子,其将理安置于心中,赋予了心与理绝对的普遍性和超越性,使宇宙万物及其存在之理,就植根于此心之中,让此心成为一种先验的道德本体,建立起其独特的心学体系。
-
试论汤显祖的"二梦"
-
作者:姚晓菲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二梦 情
-
描述:深谙仕途况味的汤显祖在"为情作使"的意图下,创作了"二梦",因而"情"是这两部戏的表达宗旨."二梦"既展现了善情,又描写了恶情,并有意识的揭示了善情为恶情所吞噬的过程,从而对官场社会予以强烈的批判
-
说不尽的平生意:解读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
作者:陶运清 来源:时代文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笺 相思 情 景
-
描述:别情相思,是人之普泛化的情感,古今一也.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短短9046字,字字句句,诉尽相思相爱相慕相知之意,情中望景,景中含情,既情深意长,又节制有序.本文着重以情感来解读,在情感的沟通中
-
狂禅之于汤显祖的“有情世界”
-
作者:王树海 柳旭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狂禅 情
-
描述:的一种借助,抑或是精神困扰的一种排遣。在有明一代文学的田园中,汤显祖是一方生机勃发的芳草地,几度得到佛禅的浸溉滋润。
-
晏殊的梦词
-
作者:刘相微 来源:北方文学(下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梦 情 思 景
-
描述:晏殊是北宋前期词坛领袖,是宋词发展的开路人之一。在晏殊现存词集《珠玉词》中,晏殊抒发了作为士大夫特有的情感以及对于岁月流逝的无限思考。而这种“情”与“思”在晏殊的梦词中表现的尤为强烈。
-
明清士子眼中的《牡丹亭》
-
作者:冯俊杰 来源: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士子 士子 《牡丹亭》 《牡丹亭》 独创 独创 情 情
-
描述:明清士子眼中的《牡丹亭》是部流美千秋之作。诸家所论,已遍涉《牡丹亭》的取材、命意、思想、意趣、情的体悟,以及情节、人物、结构、曲词、音律等方面,对后人的剧本创作、改编、观剧、演剧等都有指导作用
-
青春版《牡丹亭》三题
-
作者:陶慕宁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还魂记》 《还魂记》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观众 观众 情 情
-
描述:本文从汤玉茗《还魂记》到青春版《牡丹亭》、《牡丹亭》与观众、《牡丹亭》与情三方面论述了青春版《牡丹亭》。
-
《牡丹亭》的魅力
-
作者:朱栋霖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情 情 梦 梦 牡丹亭意象 牡丹亭意象
-
描述:“牡丹亭意象”所寓托的戏剧动作是杜丽娘因梦生情、因情而死而生 ,是汤显祖“情”的理念的戏曲与美学的呈现、杰出的美学的创造。
-
汤显祖美学思想初探
-
作者:周江洪 来源:学习与实践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哲学 文化哲学 汤显祖 汤显祖 情 情 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
-
描述:教为中心的审美价值论。虽然汤显祖的美学思想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对传统规范的背离和突破,但在总体上仍未超出儒家美学的樊篱。
-
摒弃现实 追寻梦幻——论晚明语境中汤显祖对梦幻观的改造与
-
作者:薛海燕 来源:昆明大学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梦 现实 梦幻观 性 情
-
描述:汤显祖及其写“梦”的重要剧作历来受到重视 ,但汤氏本人对“梦”的独特看法和观念与其剧作的相关性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把汤氏的有关观点放入晚明思想与历史语境中作出分析 ,以阐明其弃现实、追梦幻的基本梦幻观 ,及其对既有价值观的改造与建设